根据资料记载,桂林摩崖石刻中最早提及“龙隐”二字的是《僧义缘龙隐岩造像记》:“城里崇明寺主持碁僧义缘,谨用斋资,命匠者镌庄就天台教主智者大师、擎天得胜关将军、坛越关三郎。相仪圆具,在龙隐岩释迦寺开光斋僧,上报四恩,下资三友……”这篇造像记镌刻于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叙述了城里崇明寺的...
忻城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10月公布西山龙隐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6月,桂海碑林博物馆和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共同完成对西山摩崖石刻的保护、拓片和展示工作。2022年9月,来宾市公布西山龙隐岩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8月,“四普”工作队到西山龙隐岩开展普查工作 “四普”工作队员核对西山龙隐岩信息 “四普”工...
龙隐岩 《龙隐岩》,中国宋朝张金的诗词。作品原文 何年此地蛰飞龙,石壁蜿蜒尚有踪。为报龙公莫贪睡,郡人于尔卜凶丰。欲访真仙小有天,路穷崖绝俯灵泉。相君聊试济川手,翳凤骖鸾尽有缘。
龙隐岩是桂林石刻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内含石刻108件,其中最早的是位于洞中左上方刻于北宋仁宗皇祐癸巳年间的孙沔题名碑,同时还有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整反映宋代“元祐党争”的实物资料——元祐党籍石刻。以及有着“颜筋柳骨”之称的石曼卿题名和黄庭坚行书典范的五君咏,还可以看到宋代四大家除苏轼以外其余三家的书法佳作...
龙隐岩 宋代 李师中 春波饱微绿,斗柄涵虚明。方舟贯岩腹,鹅鹳相酬鸣。仰窥穹窿顶,宛转百怪呈。仅余鳞甲碎,不见头角狞。下闯清冷渊,演迤万顷澄。但同鱼鸟参,勿遣蛟龙惊。抉苔抚奇篆,倚棹看题名。三将标殊勋,自与山不倾。谁与赘小筑,政恐山灵嗔。南洞更幽绝,仙佛令
桂林的龙隐岩,不仅是自然美景的聚集地,更是历史与艺术的宝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摩崖石刻,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让我们来到宋蔡京书《元祐党籍》的摩崖石刻。这块石刻位于月牙山龙隐岩,是宋崇宁四年(1105年)的作品。高192厘米,宽143厘米,是记载北宋党争的重要史料。蔡...
《龙隐岩》一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龙隐岩的独特景致。诗中融入了禅意,使读者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写作手法:1. 借景抒情:方信孺通过描绘龙隐岩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 禅意融入:诗中将禅意与自然景观相...
龙隐岩观音石刻像,中国佛教石刻。石刻简介 龙隐岩观音石刻像,位于广西桂林东七星山瑶光峰山脚,传为老龙隐居的地方,故名。岩多石刻,其中宋刻占一半以上,著名的有《元祐党籍碑》。岩南的崖壁上有清康熙四年(1665)刻的观音像,形象丰满,线条刚劲。洞口原有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建的释迦寺,旧为桂林四大名...
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群,现有唐至民国时期石刻 213 件,其中唐代 1 件、宋代 111 件、元代 1 件、明代 42 件、清代 26 件、年代无考 32 件,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隐岩因为洞壁上有一块块圆形的凹陷,好似龙鳞留下的痕迹而得名。图三中间这幅石刻刻于北宋皇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