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扩大为寺,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后再建。经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诗僧雪堂主持,敬贤重才,招致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树大朗和尚筑堰治水功德碑。龙藏寺占地300余亩,寺内风景秀丽,古树众多,为最典型的“一半子孙庙...
在距离成都20多公里的新繁镇,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荣军院--四川荣军院。在这里最神奇的不是这座医院,而是在医院里面有一座1394年的古寺。寺名为龙藏寺,龙藏寺原名叫慈惠庵,建于唐朝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宋朝扩建寺庙后,才更名为龙藏寺,可惜的是到了元朝末年战乱被毁,幸运的是明朝和清朝先后在这里重建。到...
龙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扩大为寺,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后再建。经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诗僧雪堂主持,敬贤重才,招致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树大朗和尚筑堰治水功德碑。龙藏寺占地300余亩,寺内风景秀丽,古树众多,为典型的“一半子孙庙、...
《龙藏寺碑》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等。隋代初建时称龙藏寺,宋初改为龙兴寺,清又定名为隆兴寺等,因此碑名名称不一。原隋龙藏寺是由当时任恒州刺史的王孝仙奉敕组织州内士庶一万余人捐款建造的。由张公礼撰文或书写(字残损不辨书者)。后世学者对此碑认可度...
龙藏寺成都新繁龙藏寺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荣军路86号 ,原名慈惠庵,始建于唐贞观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间扩大为寺,更名为龙藏寺,元末毁,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后再建。经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诗僧雪堂主持,敬贤重才,招致文人荟萃,诗人书法家辈出,建龙藏寺碑林,树大朗和尚筑堰治水功德碑。著名诗人、书法...
🏯 龙藏寺位于四川省新繁镇荣军路,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院内。这座寺庙在清末由著名诗僧雪堂含澈主持时达到了鼎盛时期。🏛️ 寺内现存的大雄宝殿建于明成化元年,殿内原供奉三身佛,现已残缺。殿内两侧及后壁绘满了壁画,两侧前部绘有天龙八部,中后部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后壁绘有华严世界。这些壁画...
《龙藏寺碑》就是置于龙藏寺的一块石碑,此碑全称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描述了初建寺院的情况。碑文记载了鄂国公王孝仙,屡次奉皇帝命令,劝导奖励恒州境内的庶民百姓一万人共建龙藏寺的情景。《龙藏寺碑》刻于隋文帝六年(586年),由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立...
📜 龙藏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书法艺术的宝库。寺内珍藏着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石涛、刘墉、梁同书、王文治、何绍基等古今著名书法家的200余通书法碑刻,大多刻于清代。🖋️ 这些碑刻不仅书法艺术精湛,还保存了明末及清代四川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珍贵历史资料。
沈尹默《临龙藏寺碑》楷书,本帖是沈尹默先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写于重庆时期的临摹作品。他将经典碑帖的运笔细节一一捋清,而且采用的是重庆地区特产的土纸,纸性晕散,完整的一通临摹,需极强的笔力,更充分展现了沈尹默深厚的书法功底。龙藏寺碑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的简称,是正定大佛寺九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