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组[1]是1919年丁文江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命名 丁文江,1919年命名。分布范围 华东,江苏省江宁县一带及皖、浙、赣、湘、鄂、川、滇、黔、桂。特征 为一套含煤地层。下部以深灰色砂、页岩互层为主,顶为砂岩及含?灰岩;中部黄褐色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铝土质泥岩、页岩夹煤层,含植物化石;上部黑色页岩夹薄层...
龙潭组原称“龙潭煤系”。晚二迭世早期。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江苏江宁县龙潭镇一带;分布于宁镇山脉。本组为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按岩性可分为下、中、上三部:下部,黄及灰黄色粉砂岩和长石砂岩;中部,灰黄色砂岩夹煤层,含烟叶大羽羊齿、多叶瓣轮叶;上部,灰黑色页岩及砂质灰岩...
龙潭组是二叠系中的一个地层单位,其地层分布主要位于中国南方。该地层的代号“龙潭组”是由于最早研究该地层的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地层出露于福建省福州市龙潭地区而得名。龙潭组的形成时期大约在二叠系晚期,其时代可追溯到约2.5亿年前。 龙潭组的地层主要由碳酸盐岩和页岩组成。在地质学研究中,龙潭组的地层特征...
贵州省晚二叠系龙潭组地层厚度分布特征鍪慧囊墓◆斧嚣鬻嚣篙;篙鬻篇淼6叫5舯堋52一os1骥需尝黧龇黼古生物忻含。然譬淼器笺籀盟篙墨震望意譬漏罢写蓑紧燃篙器竺翼篇曩薪:嚣璧蠹裟嚣篙磊耄誓?。别卜别匕辈罢翟鬣焉茗答莲赫于龙吟一花下统(早二叠):龙吟组、包磨山组分仰]此叼1山贡一鼍缔f中二叠)...
龙潭组[3]龙潭组[3]是1934年孙健初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命名 孙健初,1934年命名于河南省禹县、密县间的龙潭(孙健初,1934,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24号),已解体,与江苏的龙潭组同名异物,后人未采用,废弃。分布范围 华中,河南省
龙潭组[2]龙潭组[2]是1966年云南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命名的岩石地层名称。命名 云南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966年命名,与晚二叠世龙潭组为同名异物,现更名为歪古村组,已停用。分布范围 西南,云南省
第一步:了解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定义和来源 在地质学中,代号是用来标识地层或者岩石单元的符号或名称。这些代号通常是根据地质特征、地层分布、地层时代等因素命名的。而"T2l"是二叠系龙潭组的代号,它表明这个地层是二叠系的,属于龙潭组。 第二步:二叠系龙潭组的形成和特征 二叠系龙潭组是约两亿五千万年前至两亿年前的...
到侏罗纪末期,四川盆地龙潭组烃源岩已经进入主要的生、排烃期,生烃强度明显较三叠纪末期高,最高可达1 400 × 104t/km2;此外,由于热演化的持续,龙潭组烃源岩整体已进入排烃门限,排烃强度明显高于三叠纪末期,排烃中心依旧位于四川盆地的北部及东北部,最高可达900 × 104t/km2,川中及川南地区也已进入排烃门限,排...
龙潭组是二叠纪时期的一个重要地层单位,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广泛分布。其代号的含义和科学价值是什么?以下将逐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二叠系龙潭组代号]的含义是对二叠纪时期的龙潭组进行命名和编号,以便研究人员在讨论、交流和引用相关论文时有一个统一的术语,避免混淆。命名和编号的规则是由中国地质学家根据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