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元因害怕齐孝公会报复自己,逃亡到卫国,公子潘和公子商人于是将合兵攻杀齐孝公的过错都推到公子元身上。齐孝公当时刚刚即位,担心再生内乱,便没有追究公子潘和公子商人的责任。齐孝公在位期间,齐国因群公子内乱,导致国力衰退,各诸侯国也不再依附于齐国,转而依附南方的楚国,齐桓公的霸业也因此宣告终断。
单单说齐孝公的态度——对宋襄公的这种不切实际、自我抬高的想法,齐孝公当即怒气迸发,虽然齐国目前国势颓落,霸业中衰,但那也不是区区宋国就能轻易取代霸主地位的,齐孝公本人都还想继承父亲所开创的‘霸业’呢!
齐桓公估计死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会被自己的老对头折磨得这么凄惨。而他的儿子齐孝公也并不像他的父亲齐桓公那样有骨气,看到自己的兄弟面临这样的情景,感觉后生无望,没多久就精神崩溃了。齐孝公的死直接让齐国的内政更加的混乱,和鲁国的战乱也暂时平息,楚国本来也是要趁乱攻打鲁国的,但是因为晋国的阻...
齐孝公侵鲁 齐孝公侵鲁,春秋时期的一次战役。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齐孝公出兵攻占鲁北部地区撤军后,于同年又出兵攻鲁西部地区。鲁侯又派展喜前往犒劳齐军。展喜乘机劝说齐要与鲁共同遵守祖宗的传统和教训,互相友好。齐侯听从其劝,又撤军回国。
柳下惠聪慧,速给展喜出谋划策。展喜随即在齐鲁边境设宴,静待齐孝公驾临,不敢有丝毫延误。所谓礼尚往来,即便欲攻其国,对方仍遣使边境迎候,齐孝公身为国君,自当大度,理应前往赴宴。春秋时期重礼仪,齐孝公坚持原则,即便延迟发兵,亦不愿失了颜面。战机延误可再寻,面子丢失难挽回。一旦失去,终生难以抬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孝公①伐我北鄙,公使展喜②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
宋襄公显然就是想在会盟上羞辱楚国。史书载:“楚王执宋公以伐宋。”齐孝公当时在盟会上虽说是宋国的盟友,可是在气势汹汹的楚国人的威逼之下,可能并没有发挥什么重大的作用,而是任凭楚成王将宋襄公当做俘虏一般抓回了楚军。这对宋襄公是羞辱,而对齐孝公乃至中原诸侯们,又何止不是一次羞辱呢?最看不起的...
乙喜犒师《国语》齐孝公①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②。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
齐鲁本来是世交,但为了齐国的复兴大业,齐孝公实在是管不了那么多了。 所谓趁你病,要你命,齐孝公很快兵出鲁国,几天时间就走了一半的路。 鲁国这个时候的国君,是鲁僖公姬申。 鲁僖公治国很有一套,武力智力也都够用,但问题是,现在鲁国属于内外交困,又被齐国给盯上了,实在是无解之局,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