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同好也多不知齐如山何许人也。梅兰芳生前完成的《舞台生活四十年》重印,齐二爷复入新梅党之视线。梅兰芳不忘旧谊深情,回首氍毹生涯不避齐二爷,陈凯歌拍《梅兰芳》,不提齐二爷名,但明眼人从中还是看到了齐二爷的影子,于是替齐二爷鸣不平。跟着忿忿。齐二爷在乎这个么?他才不在乎这个哩。3 该在乎的,齐如...
齐如山全部作品:抗战时期的北平民间,京剧之变迁,似与不似之间:回忆梅兰芳(百年中国记忆·文化大家),梅兰芳游美记,中国馔馐谭,齐如山回忆录,北京三百六十行,民国精品小书馆系列2(套装全6册),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美学与文艺理论:中国剧之组织,北京土话
齐如山先生是中国受过完整、系统旧式教育的最后一代知识分子。他原名宗康,字如山。1875年出生于河北高阳县。自幼泛读经史,对流行于家乡的昆山腔、弋阳腔、梆子等地方戏曲十分喜爱。他19岁进官办的外语学校——北京同文馆,学习德文和法文,前后约5年。毕业后毅然决然地游学西欧,用心学习和考察了欧洲的戏剧。辛亥革命...
为了挽救危局,梅兰芳匆忙赶到齐如山家,涵养极好的梅兰芳见到齐如山的第一句话就是:“您可得救命了!”梅兰芳期望齐如山能够编出一部新戏,来扭转败局,起码不至于败得太难看。 几天后,梅兰芳收到齐如山写的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本子,本子很薄,只有寥寥几场,戏班里凡是看过的人都默不作...
电影《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写实电影,但其中邱如白却是一个虚构人物,而实际上邱如白也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一代戏曲理论大家齐如山,而且他是影响梅兰芳京剧艺术人生的贵人,甚至可以说是他成就了梅兰芳的京剧辉煌,不知电影《梅兰芳》为何以虚构之名来塑造齐如山,而且有矮化之嫌,是因为齐如山当年远遁台湾之故?
齐如山 个人简介 齐如山:笔名:如山、一九六三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省泗水县,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八十年代初跟随张雪父、王一豹等先生学习山水花鸟画。后师承中国首席画僧释延年法师(画家王枫),专攻工笔禅画。 为了追求禅画艺术,在业余时间里,翻阅大量的佛教资料知识,了解古今禅画名家画册,把全部积蓄都用在书画材料...
齐如山告诫梅兰芳,想要京剧长足发展,首先切记不要犯以下错误:第一,不要用话剧的眼光衡量京剧,话剧中好的地方,在京剧中都不可取;第二,试图改造京剧的人,需要先真正懂得了京剧的原理。假如不懂京剧,一动则出问题!齐如山对梅兰芳所说的这一番话,如今过去多半个世纪,它的两个含义,仍然非常有指导意义,点到...
齐如山与梅兰芳合作在民国初年实践的京剧改革,是以欧洲歌剧和舞剧为榜样的京剧现代化尝试,引领了民国京剧繁荣。但是,齐如山本人后来认为京剧改革是个错误。 百年以来,对京剧作改良或改革,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是一代代人的共识。从民国初年开始,改良创造的“民国京剧”热潮,到后来六十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成为样板...
齐如山在书中也说明了他以北京菜为例的缘由:“因为说法各省都有不同,例如北方曰做饭做菜,南方曰烧饭烧菜,其他省份又另有说法,书不胜书,只好以北平为代表了。”据笔者推断,此书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或来源于《烹饪述要》等著。齐如山对北京菜的研究,源于他对中国饮食的一种独特现象的观察:我是因为在北平多年...
在这个回忆录中,齐如山先生展现了不仅仅是一个经纪人的身份,更是一位对京剧事业有着深远影响的艺术家和学者。他的务实头脑和经商经验,为京剧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得以一窥梅兰芳与齐如山的传奇合作,感受到这位经纪人在京剧历史中的独特地位。这段音乐与戏剧的交融旅程,是中国艺术史上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