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主治医师中医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全国第26 去咨询 百度健康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少数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1、热邪犯肺。症状: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治法:清泄肺热,...
针灸治验鼻衄六则 鼻衄即鼻出血,大多因鼻腔、鼻窦的疾病引起,鼻腔、鼻窦邻近部位的病变也可引起鼻出血。除此之外,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白血病也可引起鼻出血。中医对鼻衄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类型鼻衄进行辨证,从而给出治疗方案的。来了解一下鼻衄中医辨证吧! 一、肺经热盛型 临床症状...
鼻衄是鼻出血中医的一种叫法,鼻衄中医治疗一般以清热治疗为主,鼻出血量较大时,一般给予冷敷、穴位按压,在使用的药物上以中药云南白药喷剂使用的较多,平时注意不要吃巧克力、曲奇饼、薯条等热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瓜、白菜、甘蓝等,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抠鼻子,这样可预防鼻出血的发生。 重要提...
中医点穴治疗鼻衄 1.病因 鼻衄,即鼻出血。多由肺热,或胃热熏蒸所致。但是,也有因鼻腔干燥、作痒,用指甲搔破血管,而引起的鼻出血,多数为儿童。也有成人因肝火偏旺,而引起鼻出血的。 2.症状 鼻腔干燥,咳呛,痰少,烦渴,口臭,头痛,目赤。在鼻子出血时,堵住鼻孔。血就从口内流出。有的隔几天出一次血,量也很少。
鼻衄,即鼻中流血;若鼻衄不止又名鼻洪;鼻血过多,溢入口中,口鼻俱出血,名脑衄《血证论》。 【概念】 鼻衄,即鼻中流血。包括在衄血范围内,《灵柩·百病始生》篇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若鼻衄不止又名鼻洪;鼻血过多,溢入口中,口鼻俱出血,名脑衄《血证论》。甚而口、鼻、耳皆出血,名大衄...
鼻衄即鼻出血,是内、外(伤)、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的常见症候之一。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全身性因素者,凡可引起动脉压和静脉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张力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以及肝、肾等慢性疾病和风湿热、中毒、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内分泌失调...
鼻衄是由肺热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 诊断依据 1、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 2、气候干燥、恼怒、饮酒、鼻部外伤等所致或诱发。 3、鼻腔检查有出血病灶。
小蓟、白茅根、鲜侧柏叶都具有以上功能,药物易得,农村及郊区都不难找到,效果也很好。只要剂量不过大,尚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亦无后遗症。 参考文献:《传世碎金方:一名基层老中医55年屡试屡效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正祎著,P9。 2024.4.16 发布于 2024-04-17 00:04・IP 属地山东...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鼻衄诊断依据。 1.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 2.气候干燥、恼怒、鼻部外伤等所致或诱发。 3.鼻腔检查有出血病灶。 4.尽可能作引起鼻衄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 二、鉴别诊断 ...
中医认为其产生原因是各种原因引起鼻部脉络损伤的结果。中医鼻科认为本病的产生与肺、肾、肝、脾关系密切,当辨别治之。1.肺经热盛:外感风热之邪犯肺上熏鼻窍,热伤脉络,溢于鼻中故为鼻衄。鼻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少,鼻腔干燥并有咳嗽痰少,口干身热,舌边尖红、苔白脉数。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