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鼗鼓 繁体鞀鼓 拼音táo gǔ 注音ㄊㄠˊㄍㄨˇ 鼗鼓的意思 1.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鼗鼓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摇鼓。俗称拨浪鼓。 引《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鸽异》:“小者上下飞鸣,时集其顶,翼翩翩如燕子落...
鼗鼓 [ táo gǔ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áo gǔ ] 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雾霾 摩挲 莅临 成就 囹圄 寂寞 无赖 称职 朋友 天籁 邋遢 改变 ...
鼗鼓是一种打击类膜鸣直胴型乐器,也可以写作鞉鼓或鼗牢,相当于现代的拨浪鼓。这种鼓的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记载。《周礼·春官》中提到“掌教鼓鼗”,郑玄注解道:“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敦煌壁画中绘有大量鼗鼓图像,仅莫高窟从北周的第290窟到西夏,共有四十二窟绘有六十多个图像。...
词条:『鼗鼓』 拼音:táo gǔ 注音:ㄊㄠˊㄍㄨˇ 解释: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古代诗词 明代.无名.郊庙歌辞·周宗庙乐舞辞·禋顺:「振其鼗鼓,洁以铏羹。」 宋代.程公许.谢新胥口监生赵立之:「鲁壁峄碑远莫睹,艰哉河流讯鼗鼓。」 ...
📜 鼗鼓,也被称为“拨浪鼓”,是一种打击类膜鸣直胴型乐器。它起源于周代宫廷的礼乐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莫高窟第112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乐器的临摹图。鼗鼓的两侧有绳槌,绳端系有木丸,通过摇动执柄,两耳双面击鼓,发出清脆的声音。🔊 鼗鼓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为音乐演奏...
鼗鼓(俗称阿姐鼓)..鼗鼓藏语称“扎玛如”,与金刚杵、金刚铃一样,均为修密法者的随身法器。使用时,手握中间凹处,摇摆出声。鼓架多用头颅骨、木料、象牙作成,鼓面蒙皮。高规格鼗鼓制作得十分考究,鼓体鼓皮彩绘蛟龙,凹处还镶有各类
汉语词典> 鼗鼓 1.有柄的小鼓。以木贯之,摇之作声。古祭礼用的一种乐器。亦指鼗鼓之声。 国语辞典 注音ㄊㄠˊㄍㄨˇ拼音táo gǔ 古代的一種鼓。其形制和奏法與今日的撥浪鼓相似,是鼓穿在木柄上,鼓框左右用繩繫著兩個小珠狀物,手搖木柄,珠狀物來回敲擊鼓面以發聲。
汉画艺术中的鼗鼓舞形象 季伟 内容提要 汉画中的鼗鼓舞形象主要出土于南阳、山东等地;其形象特征有常人类、精干类、滑稽类和女性类;表现形式有双手播鼗站立而舞、播鼗吹箫跽坐而舞、播鼗持箫而舞、播鼗耍坛而舞、群舞等;汉画中的鼗鼓舞与建鼓舞具有渊源近,...
鼗鼓在藏语中被称为“扎玛如”,与金刚、金刚铃一同被视为修密法者的必备随身法器。使用时,修行者需手握鼓中间的凹处,通过摇摆产生声响。这种鼗鼓的鼓架通常由头颅骨、木料或象牙精心制作而成,鼓面则覆盖皮革。此件鼗鼓的制作尤为考究,鼓体与鼓皮上均精细地彩绘了蛟龙图案,而凹处更是巧妙地镶嵌了各类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