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耳革”、“其行塞”和“雉膏不食”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先说“鼎耳革”。鼎三足两耳,鼎之两耳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迁鼎”,即方便移动大鼎。鼎是王权的象征,“迁鼎”象征王权的变动。“鼎耳革”一方面象征《鼎卦》九三把执鼎耳的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六五,另一方面也象征《鼎卦》九三把作为公器的鼎搬...
九三:鼎耳掉了,移动鼎有困难,里面的山鸡肉也吃不上,刚好有雨,悔恨渐消,最终吉祥。 【原文】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翻译】 象辞说:鼎耳掉了,便失去了鼎耳的意义。 【解读】 九三具有阳刚之才,但没有派上用场。古时初期的鼎耳就是铸在九三这个位置的。可是由于在这里经常会断裂,所以后来改在六五处...
“鼎耳革”即“鼎而革”。“塞”,堵塞,受阻。鼎乃“取新”,如仍属意于变革,其行会受阻。大凡新朝初建,人心思定,新政颁行,不宜更变,所以象传说“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三体巽,巽为躁卦,且位处上下之间,下卦巽木极近上卦离火,木将变为火,故曰“鼎耳(而)革”。 九三互兑,兑为毁折,应位在上,上...
【玩辞】:革除鼎耳,行动滞塞,雉膏没人能享用。雨刚过,日月会遇,终得吉祥。九三阳刚,居鼎之腹,有实者也。过刚不中,失应于上,塞而不行,犹鼎耳方革而不可举移,有美味而不能就食也。阳刚得正,苟能文明自守,则阴阳将和而雨降,日月相交而后遇,乃得其终吉矣。鼎革耳,王者失聪,无缘六五。其行塞,三不应...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56]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传》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毛西河云:凡鼎既实,则以铉贯耳,扛近食前,仪礼所谓扃鼎是也。若未实,则撤铉脱耳,谓之“耳革”。凡物皆以足行,惟鼎以耳行,“耳革”则不能举之而行,故曰“其行塞”。上《离》为雉,下《巽》为鸡,鸡亦雉类...
鼎卦三爻讲“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鼎耳革”是怎么回事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弄清什么是“鼎耳”,“鼎耳”是鼎的一个部位,用来贯穿鼎铉,通常“鼎耳”有两个,在鼎体上处在对称的位置,这应当是不错的,问题是鼎的放置,如果鼎是正常的放置,那么初爻就是...
【译文】《象辞》说:“鼎的耳朵变异脱落”,是因为失去了适宜的位置。 【解析】 九三爻是阳爻居阳位,为当位之爻,居于下巽卦之上,为“鼎耳”之位。但九三重刚之质,刚实不虚,就像鼎耳中空处变异堵塞,无法插杠举鼎运行,故爻辞说“鼎耳革,其行塞”。又因九三位于上下卦的交界处,且与九四不相合、上六不相应...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三:持鼎之卦耳坏了,就没办法把鼎提起使用,鼎裡美好的食物就吃不到了。如果碰到天上下雨,把被火烧红热的鼎给淋湿浇冷,这样就可以抱起煮鼎使用了,不会后悔,最终有吉。 小象传:鼎在火上烧热以煮食,煮熟要食用时必须有工具以提起,否则手会被煎烤烧痛。这时候就需要有卦耳,以木...
《鼎卦三爻变》 火风鼎卦的三爻由下元八运的甲申年开始,到下元八运的癸巳年结束,先看三爻的变卦图。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鼎耳革,鼎有三足两耳,鼎的两耳是为了方便人们将它移动或者说禅让交接,现在鼎的耳脱落了,交接移动都很不方便。前进变得困难...
[一日一句古文]九三:鼎耳革①。其行塞②。雉膏不食,方雨,亏③,悔,终吉。《象》曰:鼎耳革,卷其望也④。【译文】九三:鼎耳脱落了。筮遇此爻,打猎无所获。野味莫吃光,老天要下雨,不知何日能出猎,坐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