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螺顶(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位于陡峭的半山脊黛螺顶上。黛螺顶(寺)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小朝台”。五台山的五座台,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人们将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五尊文殊菩萨像成为“大朝台”。但要做到“大朝台”,需要较强的体力和充足的时间。黛螺顶把五座文殊菩萨像复制塑造后,集中在一...
走出五台山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殿前南侧那玲珑精巧的碑亭之内,有一通有名的御碑。碑上所刻一首七言律诗,诗家一致认为碑文书丹为乾隆御笔。乾隆一生六次朝台,给五台山留下好多题词与诗文,但数这首诗令人难忘。写作时间是乾隆丙午暮春月,诗题为《登黛螺顶作》。全诗如下:峦回谷抱 ...展开全文c ...
黛螺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寺庙群,是东台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海拔1940米,垂直高度有400多米,因像一只倒扣的大海螺,夏天山上绿树成荫,青翠欲滴,因而叫黛螺顶。最初寺院的名字为佛顶庵,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 1592年) 到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 1750年) ,曾名为 大螺顶,至今寺院牌坊上还有这三个字;乾隆...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中文名:黛螺顶地理位置: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景点级别:国家5A级景区 ...
黛螺顶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体那一年还待进一步考证。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
黛螺顶:- 位置:黛螺顶位于五台山台怀镇东面的小山丘上,距离台怀镇约3公里。- 海拔:黛螺顶的海拔约为1600米,相对较低,但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台怀镇。2. 历史背景 菩萨顶:- 起源: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最初名为“真容院”。到了唐代,更名为“大文殊院”。- 发展: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
站在黛螺顶山上,可以一览无余群山环绕,群山披上金黄色的树衣,婀娜多姿,手机拍不出来的美景。 小攻略 📋 时间:爬台阶大概用时40分钟左右,下山走缓坡感觉更轻松一些。 摊位:山上摊位出摊时间并不早,八点之前应该是没吃的。我们七点上山的时候摊位上没有人,九点半下山的时候,但很热闹,一路上卖的各种祈福小...
在五台山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黛螺顶座落在以台怀镇中心寺庙群区以东的半山腰上,坐东面西,占地27000平方米,房屋殿堂50多间。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供奉在五方文殊殿,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
五台山,这片神圣的土地,是每个朝圣者的必访之地。而其中,黛螺顶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站。这里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是朝拜五台山的精华所在。传统上,朝拜五台山需要分别登顶东西南北中台的文殊菩萨,才算功德圆满。然而,由于五台山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加上道路和交通设施的限制,很多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壮举。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