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1882)是盲蝽科苜蓿盲蝽属的一种昆虫。形态特征 此种中名曾用“中黑盲蝽”。体在属内相对较小,狭椭圆形,污黄褐色至淡锈褐色。头锈褐色,额区可具色略深的若干成对的平行横纹带;头部毛淡色,细,较稀;唇基或整个头的前半黑色。触角黄褐,第Ⅱ节略带红...
学名 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ckson半翅目,盲蝽科。分布参见三点盲蝽。长江流域受害重。 寄主 棉花、甜菜、大豆、桑、胡萝卜、马铃薯、大麦、小麦、杞柳、聚合草、黄花、苜蓿等。 为害特点 以成、若虫刺吸棉苗子叶时,棉苗顶芽焦枯变黑,主干长不出来;真叶出现后,为害顶芽枯死,不定芽丛生变为多头棉或受害芽...
中黑盲蝽在不同区域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在黄河流域的棉区,一年内可经历四代繁殖,而长江流域则更为活跃,繁殖代数可达五到六代。在冬季,它们以卵的形式在苜蓿、苕子以及棉叶柄等植物上越冬。春季到来后,大约在4月份,越冬的卵开始孵化,新生的若虫主要在苜蓿、苕子和篙类杂草上活动。一年中的繁殖...
在防治中黑盲蝽的过程中,关键的防治策略集中在不同生长阶段。首先,早春时,应确保棉田及其周边环境清洁,特别是在越冬卵孵化前进行杂草清理。如果卵已孵化,可选用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以1500倍液喷洒在越冬虫源寄主上,以此减少越冬虫害的数量。从棉花苗期到蕾铃期,一旦发现每百株植物有1...
昆虫名,属盲蝽科(Miridae),分布于宁夏(中宁、银川、中卫、西吉、盐池)等地,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吸吮枸杞汁液,影响生长发育。形态描述 成虫 体长约3 mm,宽约1. 5 mm,是一种较宽而短的盲蜡。全体黑色状部分,与体等长基部黑色,有黄纹,被有淡黄色细毛,有反光。头黑色,甚宽,与前胸相接处无颈后缘...
中文名: 中黑盲蝽 拉丁学名: 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ckson 分类学 纲: 昆虫纲 目: 半翅目 科: 盲蝽科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6—7mm,褐色。触角比身体长。前胸背板中央具2个小圆黑点,小盾片、爪片大部为黑褐色。卵 长1.2mm,茄形,浅黄色。若虫 全体绿色,5龄时为深绿色。具黑色刚毛,触角和头部赭...
中黑盲蝽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清除虫源:在早春越冬卵孵化前,清除棉田及附近杂草,以减少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在棉花苗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若虫1-2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立即使用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药液滴心,以有效防治多种盲熔、蚜虫及叶螨,且不伤害天敌昆虫。成株期可以喷洒35%赛丹...
捕获起来颇具挑战。黑盲蝽的卵通常单个产于枸杞的细枝条皮下,产卵部位会略微隆起。由于虫体小巧,形态类似蜜虫,且颜色鲜红且善于快速移动,因此当地民众常将其形象地称为"红跑蜜"。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对枸杞种植者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来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