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黑痣病是一种植物疾病,多发生于槭树类叶片,主要症状是害叶出现病斑,有碍观赏,且使叶片早落,影响生长。分布与危害 该病主要为害三角枫、五角枫、色木、花楷子、茶条槭等多种槭树的叶片。受害叶出现病斑,有碍观赏,且使叶片早落,影响生长。病症 黑痣病多发生于槭树类叶片上。根据病原菌和寄予主种类,...
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严重,且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全田毁灭,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一、危害症状 1.幼芽症状 主要会出现一些病斑,呈黑褐色,这就会导致内部组织的生长点坏死,同时阻碍了幼苗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的虽然也会...
马铃薯黑痣病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 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形成黑褐色凹陷斑,大小1—6厘米。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1—5毫米)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菌核。 轻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可形成...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马铃薯褐色粗皮病、马铃薯茎溃疡病,是一种土传真菌性病害。以下是关于马铃薯黑痣病的详细介绍: 一、病原与危害 病原: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多种融合状态。 危害:主要为害...
杜鹃黑痣病又称杜鹃小漆斑病,日本称为杜鹃黑纹病。该病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湖南、河南等地。症状 发病初期,感病叶表面产生黄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黑色圆形病斑。病斑表面粗糙,有光泽,呈黑痣状。病部隆起。病原 病原为白井氏斑痣盘菌(Rhytisma shiraiana Hemmiet Kura-ta),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
柳树黑痣病,又称黑痣病,普遍分布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陕西、新疆、西藏、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分布与危害 柳漆斑病又称黑痣病,发生该病的柳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银柳(Salix argyacea)、垂柳(S.babylonia)、沙柳(S.cheilophila)、山柳(S.depressa)、河柳(S.capreaea)、旱柳...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 马铃薯黑痣病危害症状 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在块茎上。当马铃薯幼芽被侵染后,在幼芽上会出现黑褐色病斑或斑纹,致使组织生长点坏死,阻滞了幼苗生长发育,有时也...
1.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连作,注意排涝,减少土壤湿度。2.红薯贮藏期窖温控制在12~15℃之间,低于9℃,易受冻害,诱发黑痣病或其他病害。3.种苗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甲基硫菌灵1000倍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4.大田发病的喷施辛菌胺醋酸盐加甲基硫菌灵,同时冲施滴灌恶霉灵乙蒜素加辛菌胺...
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为立枯病,块茎受害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黑斑块,故又称黑痣病。防治方法:使用脱毒不带病的健康种薯,土壤消毒,可用五氯硝基苯进行药物消毒,也可用拌种双,拌种灵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喷雾防治,一周左右一次,连续2-3次。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