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黑桫椤为桫椤科大型树蕨,其株形美观,植株高大,是室内外园林造景的优良植物材料。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2013版)(CITES)——Ⅱ级。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种群现状:由于分布零星,生境要求较严,种群一般较小,又由于观赏价值较高,人为破坏很大,...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桫椤科植物监测时,在海拔1571米处的针阔混交林中,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毛叶黑桫椤的新分布点,刷新了该物种记录的分布海拔上限。有关资料显示,毛叶黑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曾繁盛于1.4亿年前的白垩纪,也是第三纪早期冰川的孑遗植物,素有“蕨类植物...
B、据图可知,低地雨林的黑桫椤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因此其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大,B正确;C、采用样方法调查黑桫椤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如果在密集处取样,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C错误;D、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D错误。故选:B。
黑桫椤是现今仅存的,一种古老的木本蕨类植物 黑桫椤,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又叫鬼桫椤、结脉黑桫椤。习性喜暖湿、荫蔽的气候环境,主要分布在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与恐龙生活时期并存,是现今仅存的一种古老木本蕨类植物,对研究古生态环境和地质变迁有重要参考价值,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黑桫椤的...
西亚黑桫椤 Gymnosphaera khasyana (Moore ex Kuhn) Ching 卧茎黑桫椤 Gymnosphaera metteniana (Hance) Tagawa 结脉黑桫椤 Gymnosphaera podophylla (Hook.) Copel.生长习性 喜生于海拔1200-1800米的常绿林下。主要价值 科研价值: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
产于云南、海南等地的一种蕨类植物,植株高2-5米,有主干,叶型大呈乌木色,鳞片为光亮的条形,叶片三回羽裂而粗糙,顶端渐尖有浅锯齿,羽片多,羽裂长,无囊群盖。原变种为大叶黑桫椤。形态特征 植株高2-5米,有主干,直径达20厘米;叶型大,长达3米,叶柄长1米多,乌木色,粗糙,疏被头垢状的暗棕色...
黑桫椤与刺桫椤的区别在于树种、外形和生长环境。首先,黑桫椤和刺桫椤分别属于不同的树种。黑桫椤是一种乔木,属于桫椤科,而刺桫椤也是一种乔木,同样属于桫椤科。尽管它们都属于桫椤科,但在树种上存在差异,这导致了它们在形态和生长环境上有所不同。其次,在外形上,黑桫椤和刺桫椤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3)直接价值包括药用、工业原料、科研、文学艺术创作、旅游、美学价值等,而黑桫椤为桫椤属亚属,距今约三亿年前就已出现,比恐龙的出现还早1.5亿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恐龙灭绝,桫椤独存,故桫椤又有“活化石”之称,被国家确定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黑桫椤和刺桫椤的区别在于树种、外形和生长环境。黑桫椤是一种乔木,属于桫椤科,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树皮深灰色或暗褐色,叶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无毛,果实为球形或卵形。而刺桫椤也是一种乔木,属于桫椤科,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台湾地区。树皮灰褐色或暗灰色,叶子呈椭圆形或披针形,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