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黑塞对这样的模式化教育,十分厌倦,所以没多久,他就再次辍学,并永远离开了学校,连个高中毕业证都没有。这年10月,黑塞被送进一家书店当学徒,可是干了三天,他就不干了,成了有问题的无业游民。回家待业,黑塞并没有让自己的人生停顿下来,不知道要干什么,他就一头扎进书里,大量阅读,不断充实自己。...
内外交困的黑塞来到偏远的蒙塔诺拉,既是避世,也是为了在孤寂中重归思考,试图缝合身心与世界的巨大裂隙。在这一时期的书信中,黑塞屡屡提及自己所求诸的三种让生命再度通向丰盈的路径,即自我意识、东方思想和绘画,它们分别代表了黑塞向内心世界、外部文明和艺术世界的探索。壹 深心中的自我 黑塞认为,民众之所以如此...
黑塞: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多读,而在于自由选择杰作 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寿85...
作为一个混血儿,由于从小接受过比较广泛的文化及多国思想的熏陶,加上他本身天赋异禀,黑塞7岁就会写诗了。但他优异的禀赋与他叛逆的天性,几乎于同一时期,在其身上展现的尤为明显。因不堪忍受经学院的教育,黑塞曾在青年时期逃离学校,为了反抗家庭的束缚,他还曾差点自杀,父母不得不让他遵从自己旨意而活。脱离...
“黑塞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暗示性,一方面是基于他对语言节奏的音乐规律的了解,一方面是他巧妙地击中了句子中聚集在一个词或两个词之间的震动处的精灵。黑塞的语言接近于音乐的本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至今仍有许多作曲家受到启发,将黑塞的诗谱成歌。有些诗歌甚至被不同的作曲家配乐十几次。”姜乙对宗教主题有敬畏...
黑塞告诉我们,人在成长中,总要经历几个彷徨的瞬间。周遭的环境、关系、氛围如同一个蛋壳将我们紧紧包裹住,我们身处其中,全世界仿佛都被禁锢。鸟儿要冲破蛋壳,才能飞向天空。一个人要完成蜕变,实现自由,必须努力去克服人类懦弱、懒惰、惧怕等弱点,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1 不要因为害怕,就拒绝成长 10岁那年...
在那里,黑塞度过了一段并不愉快的时光,所受教育与他内心的追求相背离。对于一个自由意志有了初步觉醒的人来说,若不能精神自由,无异于被囚禁。黑塞逐渐患上了抑郁和神经衰弱症,甚至企图自杀。而作品中的汉斯,也在被教育裹挟着前行的过程中,患上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不幸的是,作品中的汉斯最终因不愿痛苦地...
”百年来,不断有人对他的文字产生共鸣,太多人,因为黑塞,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处,重获新生。他被称为 “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个体心灵的导师”,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他的文字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一生狂揽诺贝尔文学奖、冯泰纳奖、歌德奖等重要奖项,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各地都...
重读黑塞,会发现德语文学重于冥想的气质,但作家又用象征隐喻、诗性浪漫去化解思想的重负。如苦修禁欲对人性的压抑,理性主义的偏执,知识的规训力量。而小说态度是重寻协调,“别忘记生活”,也是歌德的教谕。情感体验和具象生活,先于理论观念和知识。黑塞用东方智慧理解西方危机,集大成地践行了“世界文学”的愿景...
01 在众多的外国作家里,我最偏爱的作家是黑塞。偏爱一个人,可能只是因为他恰好在某个你迷茫的瞬间,给了你一个方向,可能只是因为他的身上,有某种你喜欢的东西。偏爱,不需要理由,但总有理由。我偏爱黑塞,是因为他在人生的两条路里选择了人少的一条,那条路通向自己,他也曾感到迷惑,曾因此痛苦,甚至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