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孢子虫病 粘孢子虫的种类很多,大多数种类寄生在鱼体上,鱼各种器官、组织都可被粘孢子虫寄生。粘孢子虫病是由于粘孢子虫(Myxosporeans)引起的一类寄生性病害,近年来已发展成危害严重的水产动物病害之一。粘孢子虫属粘体动物门(Myxozoa),是一类产孢子的后生动物寄生虫而非原生动物,迄今国内外已报到2500余种,寄主...
一、黏孢子虫的生活史 黏孢子虫一般来说生活史表现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在一个寄生体中进行和完成,没有中间宿主。患黏孢子虫的病鱼身上落入水中的孢子被其它鱼吃到或接触而粘附在鱼体表或鳃上后,受到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放出极丝,壳片裂开,里面的孢质成为变形虫状体,侵入组织细胞内定居下来,开始生长发育。孢...
由黏孢子虫引起的黏体动物病害。 英文名称 myxosporidiosis 所属学科 渔业 病原 黏体动物门黏孢子虫纲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后生动物寄生虫。黏孢子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绝大部分种类需要经历两个交替阶段,即寄生于脊椎动物(鱼类)体内的黏孢子虫阶段和寄生于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体内的放射孢子虫阶段。放射孢子虫感染...
可能导致死亡。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和避免鱼体受伤。黏孢子虫病 大型黏孢子虫主要寄生在鳃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包囊。鲫单孢子虫则主要寄生在鲫体表和鳃上,也可能寄生在肾、鳔和膀胱等器官上。预防方法包括彻底清塘和使用聚维酮碘液浸洗鱼种。治疗时,需外泼百毒清或杀灭海因,并内服克孢散3-5天。
Myxosporidia,原生动物门粘体动物亚门的1纲,通称粘孢子。世界已知约1100种,中国发现约500种。除10种左右寄生于两栖类和爬虫类外,绝大多数寄生于鱼类。体小。在发育过程中产生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孢子,孢子由壳瓣、极囊和孢原质组成。孢子虫的种类不同,壳瓣数2~7块不等,以2块壳瓣的孢子最常见,3块(三囊虫...
黏孢子虫病由鲢碘泡虫引起的病,流行于长江流域和两广,主要危害1龄鱼种。疯狂病 该虫寄生在鲢鱼的各器官,组织。尤以神经和感觉器官为主。严重感染时,病鱼极度瘦弱,尾部上翘,在水中狂游乱串,失去平衡和摄食能力而死,故称疯狂病。主要为害1龄鲢鱼,可引起大量死亡,未死亡的鱼商品价值降低。主要流行于全国各...
黏孢子虫纲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门一纲。 黏孢子虫体小,生活周期过程中包括两个时期,营养体时期是生活在宿主的器官腔或细胞组织内,主要机能是在宿主体内摄取营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孢子时期是它在完成生活周期过程中形成孢子,是整个生活周期中形态最固定的阶段,主要机能是保护幼胚不受外界环境的侵袭,保证胚体进入新...
(1)病原 黏孢子虫寄生所致。(2)症状 鱼体的体表、鳃、肠道、胆囊等器官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孢囊,使鱼生长缓慢或死亡。组织寄生种类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孢囊。腔道寄生种类一般不明显,严重感染时,胆囊膨大而充血,胆管发炎,孢子阻塞胆管。脑部寄生种类可使鱼体色发黑,身体瘦弱。(3)预防措施 ①用生石灰彻底...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之黏孢子虫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与症状 该病由黏孢子虫感染引起,黏孢子虫种类很多,分布极广。病鱼体表肉眼可见许多大小不规则、轮廓模糊的点状或瘤状孢囊。鱼消瘦,体色变黑,离群独游或狂游。发病时间为每年的5~7月和10~12月,主要危害苗种,常造成大批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