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作三首》是三国曹丕所作的一组诗。作品原文 黎阳作三首 【其一】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高殿,何为泥中。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载主而征,救民涂炭。彼此一时,唯天所赞。我独何人,能不靖乱。【其二】殷殷其雷,濛濛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
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黎阳作》四首写于建安八年,是曹丕跟随征伐袁谭的曹军自邺城南下时至黎阳所作。第一首描写了作者随军从邺城到韩陵(韩陵山,在今河南安阳东北,是邺城到黎阳的必经之地)一路泥泞,军士们踏泥冒雨急行军的所思所想,曹丕以武王伐纣作比,意寓曹军是正义之师,为了天下百姓不辞劳苦而征战。
《黎阳作三首》作品选析如下:第一首诗:历史背景:反映了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时期的历史背景,曹丕以周公自比,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继承父业的决心。行程描绘:诗中“朝发邺城,夕宿韩陵”以及“行行到黎阳”等句,生动描绘了曹丕从邺城出发,途经黎阳的行军历程,展现了征途的艰辛与漫长。第二...
黎阳作三首【其一】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高殿,何为泥中。在昔周武,
首篇诗作描绘了黎阳人旅途艰辛的场景。清晨从邺城出发,傍晚抵达韩陵,连续不断的霖雨使得道路泥泞,旅行者们备感困苦。尽管如此,他们疾驰驱车,不畏风雨,即使是放弃高大宫殿的舒适,也要坚守在困境中。诗中以周武王和公旦的典故,寓意古代贤君为民请命,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诗人感叹自己何以不能像他们...
10046 【魏骨】建安八年三月,曹丕《黎阳作》其四有这样一句诗“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在二十五年之后,仅仅差了一个月,曹植在《慰情赋》里留下了“黄初八年正月雨,而北风飘寒,园果堕冰,枝干摧折。”的...
曹丕《黎阳作》三首写作时间考辨
黎阳作三首,据曹丕所述,反映了他在公元220年(汉延康元年,魏黄初元年)出征途中的所见所感,首诗以周公自比,展现了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时期的历史背景。诗中的"朝发邺城,夕宿韩陵",以及"行行到黎阳",描绘了诗人从邺城出发,途经黎阳的行军历程。第二首诗深入描绘了艰难的行军生活。首二...
《黎阳作·三首》 (一)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 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舍我高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 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唯天所赞。 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二) 殷殷其雷,濛濛其雨。 我徒我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