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棘豆为草场的毒草之一,含有生物碱,文献记载为落科因 (Locoine) . 以盛花期至绿果期毒性最大。各类家畜采食后都可引起慢性积累中毒,以马中毒最为严重。故群众将它叫“马绊肠”。在其分布区内,可导致牲畜中毒死亡,影响家畜的繁殖和品种改良,同时也造成草场日趋退化,成为妨碍当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黄花棘豆 外文名 O.ochrocephala 拉丁学名 Leguminosae 分布区域 分布在甘肃、青海、四川西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豆目(Fabales) 科 豆科 属 棘豆属 种 黄花棘豆 亚目 豆亚目 亚纲 蔷薇亚纲(Rosidae) ...
黄花棘豆(原变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通常在10到5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达40厘米。其根部粗壮,呈淡褐色,深入地下可达50厘米,侧根较少。茎干直立,分枝多且展开,表面有棱纹和沟状,覆盖着卷曲的白色短柔毛和黄色长柔毛。叶片为羽状复叶,长度可达10-19厘米。托叶为草质,卵形,与叶柄分离...
黄花棘豆的原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在宁夏南部、甘肃南部和西部、青海东部和南部、四川西部以及西藏东南部等地。这种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常见的生境包括海拔1900-5200米的多样地形,如田埂、荒山、平原草地、林下、林间空地、山坡草地、阴坡草甸、高山草甸、沼泽地带、河漫滩、干河谷...
长苞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longibracteata X. Y. Zhu & H. Ohashi)黄花棘豆是一种豆科类植物,多生长在牧场上,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它的生长对牛马有危害,生于山坡阳处,枝叶比较茂盛。形态特征 长苞黄花棘豆(变种)(西藏植物志)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苞片比花萼长,小叶对生,稀3-4片轮生。
长苞黄花棘豆(变种),产于西藏东部的植物。产西藏东部(昌都、丁青、工布江达)。形态特征 长苞黄花棘豆(变种)(西藏植物志)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苞片比花萼长,小叶对生,稀3-4片轮生。花果期7-8月。参看:黄花棘豆(原变种)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3200-4400米的河边砂地、高山砾石质阳或高山草地。模式...
分别为黄花棘豆碱H(ochrocephalamine H,1)、sophoridine(2)、allomatrine(3)、isosophoridine(4)、sophoramine(5)、7α-hydroxysophoramine(6)、oxylupanine(7)、lehmannine(8)、flavesine G(9)、13β-hydroxy matrine(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喹喏里西啶二...
黄花棘豆,一种在草场上被列为有毒植物的物种,其体内含有生物碱成分,其中主要活性物质为落科因(Locoine)。这种植物的毒性在盛花期至绿果期最为显著,对家畜具有显著的毒性影响。无论是牛、羊、马等各类动物,一旦误食,都可能引发慢性积累中毒,尤其是对马的影响最为严重,因此民间俗称其为“马绊肠”...
黄花棘豆,作为一种在草场上常见的有毒植物,其体内含有生物碱,具体为文献所记录的落科因(Locoine)。据研究表明,这种植物在盛花期至绿果期的毒性最为显著。家畜如马匹食用后,容易引发慢性积累中毒,其中马匹中毒的情况尤为严重,因此当地居民给它起了个别称“马绊肠”。在它的分布区域,黄花棘豆对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