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黄芪: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2、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边缘,或见于河边砂质地。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药材来源 1、药材基源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 除上述2种外,有几种黄芪属植物,如贺兰山黄芪、川黄芪、秦岭黄芪、白芪、金翼黄芪和多花黄芪均作黄芪入药,但质量稍差。 黄芪适宜产区为内蒙古...
每日认识一味中草药—黄芪【简介】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是豆科、黄芪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采摘季节】春、秋季两季采摘【别名】北芪,绵芪,绵黄芪,黄耆等【性味归经】性温,味 - 小泥鳅中医药知识科普于2024040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干燥根。 【常用名】怀芪、口芪、箭芪、布斗、正小皮、冲正、寸芪、红兰芪等。 【产地】内蒙、山西、四川、甘肃、陕西。 【采收季节】秋季采挖。 【炮制方法】春冬季用温水抢洗,夏秋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加盖湿布,润透取出切半分厚斜片,烘干。也可用微火烤软切片,2、...
黄芪的简介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泥土、须根及根头,晒至六七成干,理直扎捆后晒干。 【性状】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略扭曲,长30~90cm,直径0.7~3.5cm。表面淡棕黄色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
黄芪属(学名:Astragalus L.)是豆科下的一属。草本,稀为小灌木或半灌木,通常具单毛或丁字毛,稀无毛。羽状复叶,稀三出复叶或单叶。花紫红色、紫色、青紫色、淡黄色或白色;苞片通常小,膜质;小苞片极小或缺,稀大型;花萼管状或钟状,萼筒基部近偏斜,或在花期前后呈肿胀囊状,具5齿。黄芪属全世界共分...
黄芪亦名戴糁、戴椹、百本、箭芪、百药绵、二人抬等。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而献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
品种简介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 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 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 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 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 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