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黄耆建中汤功效与作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黄耆建中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异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药方名称黄耆建中汤 处方黄耆、人参、桔梗、白芍药、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里虚,腹中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两枚,水1盏,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嵩崖尊生》卷八:黄耆建中汤 药方名称黄耆建中汤 处方黄耆1钱5分,桂1钱5分,白芍3分,甘草1钱。
黄耆建中汤--《金匮》卷上 【别名】黄耆汤 【处方】小建中汤加黄耆1两半。 【药理作用】①抗溃疡作用《药学学报》(1965;7:440):以黄耆建中汤煎剂给大白鼠皮下注射10g/kg时,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胃溃疡发生,并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及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另以本方减去甘草的煎剂皮下注射,同样也有抗溃疡...
加减黄耆建中汤是一种药品,主要用于气虚自汗。得效 处方 白术3钱,白茯苓3钱,桔梗3钱,人参3钱半,秦艽5钱,北柴胡(去芦)5钱,防风5钱,白芍药5钱,甘草5钱,当归(去尾)5钱,泽泻5钱,生干地黄5钱,熟地5钱,黄地5钱,骨皮肉5钱,豆蔻(煨)5钱,槟榔5钱,缩砂仁5钱,猪苓4钱,黄耆1两。制...
加味黄耆建中汤是主治伤寒愈后,阳虚,无热恶寒,盗汗,无力下虚者的药 【来源】《证治准绳·伤寒》卷七。【组成】黄耆 白芍药各6克 当归4.5克 人参 白术 麻黄根 牡蛎粉各3克 官桂1.5克 饴糖10毫升 大枣2枚 【用法】上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主治】伤寒愈后,阳虚,无热...
黄耆建中汤1【别名】 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处方】 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功能主治】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
黄耆建中汤的药方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 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组成 黄耆4.5克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 胶饴30克 黄耆建中汤的功效 主治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
【别名】黄耆汤 【处方】小建中汤加黄耆1两半。 【药理作用】①抗溃疡作用《药学学报》(1965;7:440):以黄耆建中汤煎剂给大白鼠皮下注射10g/kg时,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胃溃疡发生,并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及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另以本方减去甘草的煎剂皮下注射,同样也有抗溃疡作用,但作用较弱。说明黄耆建...
药方名称建中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锉),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牡丹皮3分,泽泻1两,白芍药3分,山茱萸1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更入饴糖枣许大,同煎1-2沸,食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