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米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功效作用 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 英文名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无毒 归经 胃经、脾经 药性 平 药味 甘 【拉丁名】Seta-ria italica(L.) Beauv 【异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来源...
黄粱米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性味 味甘;性平 黄粱米的效果 功效 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用于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风湿痹痛。 经脉 脾;胃经 主治 和中,益气,利尿。主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风湿痹痛。
用于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骨湿痹痛。 黄粱米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黄粱米选方 1、治霍乱吐下后,大渴: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汁,澄清,稍稍饮之。 2、治当风卧湿,遇冷所中等病:黄粱米五升。水一斗,煮三升,澄清,稍稍饮。 3、治小儿生疮,满...
【拼音名】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来源】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原形态】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性味】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中药大辞典》:黄粱米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来源: 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原形态: 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性味: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归经...
黄粱米 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名称黄粱米(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功能主治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①《别录》:"主益气,和中,止泄。"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
黄粱米-《证类本草》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陶隐居云∶黄粱,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唐本注云∶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而 黄粱米-《新修本草》 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黄粱亦出青...
黄粱米,《证类本草》在线阅读和电子书免费下载,味甘,平,无毒。主益气和中,止泄。陶隐居云∶黄粱,出青、冀州,此间不见有尔。唐本注云∶黄粱,出蜀、汉,商、浙间亦种之。穗大毛长,谷米俱粗于白粱,而收子少,不耐水旱。食之香美,逾于诸粱,人号为竹根黄。而
黃粱米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黃粱米 | 中藥圖典黃粱米Huánɡ Liánɡ Mǐ 別名 竹根米、竹根黃、黃米 功效作用 和中,益氣,利尿。治嘔吐泄瀉。 英文名 始載於 《名醫別錄》 毒性 無毒 歸經 胃經、脾經 藥性 平 藥味 甘
粱米是一种常见的谷物,分为黄粱米、白粱米和青粱米三种。它们不仅美味,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 黄粱米: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白粱米: 胃虚呕吐:将白粱米汁二合与姜汁一合混合,服用即可。 霍乱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食用。 手足生疣:将白粱米粉炒红,与唾液混合后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