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珍吾想等到受伤士兵伤好一点,能出庭作证的时候再送交法院,没成想一周后,两名受伤士兵先后死亡,黄珍吾一气之下在提审这个外国人时,以其夺枪拒捕为名,将其击毙,并掩埋尸体消灭物证。后因下属漏了风,消息传了出去,英国领事馆就此提出了抗议,说这个人叫韬朋,是英国公民,要求严惩凶手,蒋介石迫于压力,...
黄珍吾是海南文昌人,他早年间曾下南洋当了一段时间中学校长,1922年回到国内参加了粤军,不久后即出任军需长,在军队中表现不错,深受上级重视。1924年,黄埔军校正式成立,黄珍吾进入第一期学习,与陈赓、胡宗南等人是同学关系,毕业后即进入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见习军官,参加了东征、北伐战争,升任宪兵团长。不过,就...
1931年6月,在苏州,黄珍吾处理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枪杀英国人韬朋案。韬朋被怀疑为间谍,黄珍吾在提审中将其击毙,并隐瞒了证据。这一事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黄珍吾因此被判入狱。黄珍吾从军校毕业后,担任过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少校侍从副官,黄埔军校政训主任等重要职务。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角色备受认可,使他成为当时军...
黄珍吾:一个立下战功、被囚入狱的台湾政治军事重要人物黄珍吾,全名黄炳文,原名黄珍吾,海南文昌人,出生于20世纪初的一个军人家庭。他受到父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对国家的命运和自身的责任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在教育背景方面,黄珍吾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大学,深入学习了政治、历史和军事等知识。这些...
1922年,黄珍吾在马来亚担任马六甲华文学校校长,同时也在吉隆坡《益群报》担任驻马六甲记者。这一年,他积极参与回粤行动,参与讨伐陈炯明的战役。1923年,他成为了粤军鱼雷局的军需长,随后在1924年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进入了步科学习,并成为了"孙文主义学会"的核心成员。毕业后,他积极参与东征讨伐...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人际关系往往能左右一个人的命运。黄珍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黄埔一期毕业后,他的人生轨迹却与寻常军人不同,一段“枪毙英国人韬朋案”的经历,让他身陷囹圄。这起案件在当时影响颇大,甚至一度断送了他的军事生涯。然而,命运却在他遇到蒋经国后发生了转折。因与蒋经国关系密切,他成功...
1974年,由多位南洋华侨资助,敦请先父着手编印他的墨迹,分为手稿、题字、吟草、书柬等,并由黄埔大老袁守谦先生署题封面,名为“黄珍吾将军遗墨”编次成册分致友好部僚珍藏。如今我已逾耳顺之年,每展遗稿,其措辞造句,雍容精品字里行间,发人深省充分表露真挚之情操。读到他老人家寄给我的书信时,有诸多勉励与期待...
先伯父黄宝循,字珍吾,将军于1969年11月5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那时我正在凤山陆军步兵学校高级班受训,接到家父电话,随即告假北返参加家祭及公祭。陆续到场致祭者,有严“副总统”家淦,“五院院长”,蒋“副院长”经国,文官、武将以及黄埔同学、同僚旧部等人,极备哀荣。记得当时蒋公除特颁旌忠状外,并赠“忠贞永念...
分享自黄埔一期 《黄埔一期生黄珍吾》 - 黄珍吾(1900-1969),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毕业。原名黄宝循,字珍吾,别号静山,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父黄大纪,母云氏,... (来自 @头条博客) - http://t.c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