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范儿·文化场】非遗技·忆: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 ·视频
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黄泥鼓舞表现题材内容不断丰富,表演形式不断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瑶族最靓丽的一道艺术风景线,是瑶族最具民族色彩的代表性文化标志之一。 自治区档案馆收藏的瑶族黄泥鼓(左为公鼓,右为母鼓) 黄泥鼓舞在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
【青年范儿·文化场】非遗技·忆: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 00:00/00:00 今日节目单
晨雾漫过山峦,将金秀瑶族自治县下古陈屯染成水墨丹青。木楼檐角滴落的露珠声里,"嘭哒、嘭哒"的浑厚鼓点破云而出,循声望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代表性传承人盘金海正在教徒弟调试黄泥鼓。 盘金海正在教徒弟调音。 ...
黄泥鼓舞 黄泥鼓是瑶族的一种膜鸣乐器,因演奏时鼓面涂以黄泥而得名,瑶语称“尼王瓮”,流行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坳瑶村落中。 制作方法 黄泥鼓并非黄泥所制成,而是本质鼓框两边蒙以皮革制成,属于打击式膜鸣乐器。因用黄泥浆涂抹鼓面,改变鼓皮的厚度和松紧度,以达到各鼓音高、音响的统一,故谓之“黄泥鼓”。
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鼓声悠悠 千年传承 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历经近千年的沉淀,逐渐告别单一的传统祭礼角色,向文艺表演形式发展。2011年,金秀瑶族黄泥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为守护这枚民间艺术瑰宝,当地群众成立黄泥鼓舞表演队,曾...
4月12日,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瑶族民众表演黄泥鼓舞吸引游客观看。 张友豪 摄 金秀地处大瑶山深处,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千百年来,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支系在这里繁衍生息,历史悠久的瑶族文化在这里积淀传承。黄泥鼓舞主要分布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六巷乡、罗香乡的坳瑶...
黄泥鼓分为“公鼓”和“母鼓”两种,“母鼓”短而粗,“公鼓”细且长。其中“公鼓”需要用粘度和湿度合适的黄泥浆糊过鼓面,用以遏制鼓声的噪音,同时增加鼓面的厚度,敲打起来发出声音要达到清脆有回声,鼓声能传数里之外。 “黄泥鼓舞”在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一只“母鼓”相配四只“公鼓”组成舞群。“母鼓...
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是坳瑶祭祀盘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历经近千年的沉淀,逐渐告别单一的传统祭礼角色,向文艺表演形式发展。2011年,金秀瑶族黄泥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为守护这枚民间艺术瑰宝,当地群众成立黄泥鼓舞表演队,曾到北京、广东、玉林等地表演,让这个非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