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公无渡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1/《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滚滚黄河向天边奔涌,跃上云端。而在万丈高山间,矗立着一座孤城,那便是玉门关。那在夕照里吹羌笛的汉子啊,为什么要一遍遍地吹《折杨柳》?为什么要让羌笛的凄音把自己包围?要知道春风是过不了玉门关的啊,又何...
南宋的朝臣北渡黄河去谈和,说不尽的慷慨悲歌。南宋杨万里的《送朝士使虏》:“诗成紫塞三更月,马渡黄河十丈冰。”南宋程俱的《答和江子我》:“黄河入海汴东倾,消息沉沉只涕零。”图-韩信渡济水、灭齐国 古代“四渎”即“江河淮济”,“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是淮河;“济”是济水。黄河进入...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唐·王之涣《凉州词》。前句写黄河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犹如出自云端,比喻之中有夸张,构成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远景;后句则是近景特写。两句都采用了由下向上仰视的视角,有力地凸显了黄河河源之辽远,所守之城之孤危。二、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出自唐...
此诗中的长河指黄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渡黄河 清·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这是一首写景...
以下十首经典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与人文内涵: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展现边塞苍茫与登高远眺的哲理,李白五首作品以浪漫笔法刻画黄河奔涌之势,刘禹锡《浪淘沙》直写黄河风沙,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呈现征途情境,柳中庸《征人怨》则暗含戍边之苦。 一、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
1、浪淘沙·其一唐代: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2、黄河唐代:罗隐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渡黄河 清·宋琬 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常听说黄河之水是从天上的银河倾倒下来的,这件事真假难辨。黄河掀起的滔天浊浪,只在转瞬之间。然而,人世间的风波和困境更为险恶,可人们反而说,黄河的险风恶浪才是最令人畏惧的。宋琬,清八大诗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多难...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李白《赠崔侍郎》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李白《梁园吟》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佚名《木兰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