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延续该海域的营养盐及相关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整理近20年的历史资料,分析黄河口营养盐组成和结构的发展趋势,揭示黄河口营养盐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硅酸盐浓度总体由黄河口分别向北和向东南逐渐降低,但其组成和分布的时空差异较大,河口口门外出现异常高值;硝酸氮是...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春季黄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表层水体pCO2在383-1002μatm之间,平均值为615μatm.受黄河水的影响淡水端pCO2较高,随着淡咸水的混合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此前非汛期调查结果相比并未出现亏损现象.黄河流域强烈的机械侵蚀和化学风化作用使水体碳酸盐含量极高,碳酸盐体系成为黄河口pCO2的主要控制因素;温度,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和...
近20年黄河口营养盐结构演变及现状研究 吴傲琳,钟正浩,于松,眭晓超,姚晓,邹立,王涛,边昌伟,江文胜 The Current Status and 20 Years of Evolution of Nutrient Structure in the Yellow River Estuary WU Aolin, ZHONG Zhenghao, YU Song, SUI Xiaochao, YAO Xiao, ZOU Li, WANG Tao, BIAN Changwei, JIANG...
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盐行为及年际变化分析
2001—2011年黄河口营养盐变化及入海通量估算 摘要 为更好地认识黄河向渤海的营养盐输送情况及其对渤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文献资料和实验室监测数据,讨论了黄河口淡水端4a间的营养盐浓度月际变化,并用月均浓度占年均浓度比例的方法对2001—2011年营养盐入海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黄河口DIN的月平均浓度变化范...
为研究调水调沙影响下的镭、氡同位素和营养盐在黄河口的分布特征,于2013年7月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多点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1)黄河口海域镭、氡同位素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区”现象,南北两区分别为“调水调沙影响非显著区域”和“调水调沙影响显著区域”,北部海域镭、氡同位素浓度高值主要来源于...
《海底地下水排放对黄河口营养盐的贡献》是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由许博超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面上项目。中文摘要 海底地下水排放(简称SGD)是陆源物质向海输送的重要通道,对河口等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的分配补给和收支平衡影响显著。本研究拟以同位素示踪技术评估SGD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中营养盐的含量和结构的影响。首先通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