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昏时分在古代的定义是指日落之后至星出之前的一段时间,通常被认为是在19至21点,对应着戌时。2. 在现代,黄昏一般指晚间6点到8点之间。3. 我国古代的计时方法主要有两种:天色计时法和地支计时法。4. 天色计时法最初由古人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这些时辰的名称包括夜半、鸡...
黄昏,是一天中最美丽,也是最忧愁的时节。而秋天,是四季里,最成熟,最从容的季节。秋天的黄昏,来得特别静,也来得比夏天早,夜晚渐渐长了。黄昏里,斜阳渐渐消逝,暮色渐渐侵袭大地,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不甚分明,但秋天的气息,却愈发浓了。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白居易《暮立》7.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韦庄《春愁》8.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葬花吟》9.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10.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11.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
黄昏指戌时(19时至21时)。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下午的太阳刚刚落山,天还没有完全黑,天边显现出黄韵。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日本人喜欢把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叫做“逢魔时刻”。他们笃信这是一个被诅咒了的时间,所有的邪魅和幽魂都会在这时候出现在天空中。而单独行走在路上的,会被...
池塘里早已看不见荷花的影子,那些零星分布的荷叶,也不再有往日的生气,就像一位垂垂老者,只能勉强漂浮在水面。如此萧索景象,很容易勾起一些诗人的悲戚情绪,意乱情迷之时,也会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下面分享李商隐在黄昏时吟咏的五律,层层递进,最后两句堪称绝妙。秋日晚思唐 · 李商隐桐槿日零落,雨余方寂寥...
有时像团团棉花,有时像江面上的波浪,它们变化得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迅速,那样的瑰奇。 13、现已是黄昏。残阳依山,夹杂着片片鳞波的湖面,显得那么优柔缠绵。柳叶在这凄凉的背景下,也变的沉默,水中的鱼儿更是婉转,回缠。我喜欢黄昏,不仅是因为它有优美的画面,更是因为它对忧愁的惜连。 14、一团大火球似的...
《说文解字》中说,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原来过去结婚,以黄昏为期,因为要娶一个女子,所以加上了女字旁,反应的是以前黄昏时大婚的礼数。现在人结婚,一般是早上接新娘子,中午一起吃饭庆祝,为什么古人结婚要在天擦黑的黄昏时刻呢?古人结婚,选择黄昏时刻,跟古代抢婚的习俗有关。为什么要抢婚呢?中国最早是...
1、因为季节的变化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黄昏是17:30--18:30,指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2、按古代定义,黄昏是日落之后星出之前的时段,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3、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
平阳时:凌晨3-5点;人定时:21~23时;鸡鸣时:凌晨1~3时;半夜时:凌晨23-1点;黄昏时:晚上7-9点;中午时:11-13点。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比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