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
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
如果说苏氏过分依赖于呈露才气,那么黄庭坚则更主张在苦学的基础上选择一条适己的道路,因而黄庭坚往往对老师也敢作出不留情面的批评。他的这种可贵的批评精神,尤其体现在对自己的无情剖析上。正是有助于他博学的知识结构和赤诚的学术品格,黄庭坚才能自立于苏轼之外并成为与苏齐名的一代...
此作为黄庭坚最贵书法作品,估值超过10亿元。6、《黄州寒食诗卷跋》:黄庭坚行书作品。墨迹纸本,纵34.3厘米,横64厘米,1100年,黄庭坚在苏轼《寒食帖》后书写此作。观此作,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
著有《山谷词》。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黄庭坚的书法留世颇多,以行草见长,其书法特点可以这样概括:学古不泥,自创一格,谨严扎实,潇洒纵逸。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这封手札不长,但信息量却很大:其一,黄庭坚认为本朝书法,苏东坡第一;其二,学黄庭坚书法,很多人不得法,一学就是毛病;其三,宋朝宗室学习书法的气氛很浓。我们知道,在历代皇帝中,唐太宗虽然酷爱书法,但是没听说他的子孙们有几个高手;清代康、雍、乾都喜欢书法,但是整体水平和宋朝相比差了一大截。而宋朝...
黄庭坚的书迹,现存的只有行书(包括行楷)和草书二体。这两种书体都有他自己的面目,而且在整个书史上身兼二体且都能达到高超水平的人,自二王以降实不多见。关于黄氏各书体的优劣,曹宝麟先生认为应以黄庭坚好友李之仪的评价为准:然书法亦足耸动后世,固以人为重要,亦自能名家也。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
黄庭坚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是宋书尚意的重要人物。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黄庭坚 行书致明叔少府同年札 纵28.8cm 横17.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行楷书致云夫七弟札 纵32.6cm 横65.4cm ...
细读黄庭坚书法陈志平 著定价:118元 陈志平教授是多年来深耕于黄庭坚书法艺术的学者。他对黄庭坚的研究缘始于其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在此基础上出版著作《黄庭坚书学研究》,甫版即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后又发表多篇相关论文。书法史研究专家曹宝麟教授评价道:陈志平研究黄山谷之深旷古所无,书迹得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