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寒食雨》组诗中的第一首。此时的黄州阴雨连绵,诗人感到天气沉闷,美好的春光令人无心欣赏,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开头两句“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与背景。诗人贬谪黄州已历经三个寒食节,不知不觉碌碌无为已经三年,透露出一种虚度年华的无可奈何。三四两句“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
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黄州寒食诗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 内藤虎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经战火,《黄州寒食诗帖》幸而无恙。 《黄州寒食诗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黄州寒食诗帖》亦可称为《黄州寒食帖》,或简称为《寒食帖》,为苏轼行书墨迹,后人将其列为“天下第三行书”,在中国书坛有着很深的影响力。苏轼是北宋书坛以及文坛的领军人物,其所倡导的“尚意”书风,影响深远,并且一些书学理论观念对现代书坛亦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等。北宋...
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是他在黄州潦倒困顿的生活真实而形象的写照。 苏轼以其横溢奇纵的才气和意造无法的方刚笔仗写下了这篇诗卷墨迹,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窘迫境遇和“苦雨”的沉郁苦闷的心境。这篇诗卷,笔迹由匀净流利、精严...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行草书,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全诗共17行,共129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创作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年,生活上穷愁潦倒,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难耐,郁郁不得志,于是写下了两首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释文: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黄州寒食诗(二首) [北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何...
下图: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墨迹 记得我于2008年去台湾探亲姨母时,特地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在那儿我看到了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的真迹。这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藏品甚多,远超北京故宫博物院。当1949年大陆即将被共产党解放时,蒋介石下令将故宫博物院的大部分珍宝搬运去台北,后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帮助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