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歌诀 麻黄桂枝温解表,荆防苏薄羌葱草,苍辛桔枳槟皂角,风寒湿邪疏通好。组成 麻黄(去根节)一两,桂枝一两,赤芍药一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
麻黄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具有发表和肌,温里散寒之功效。主治外因心痛,恶寒发热,内攻五脏,拘急不得转动。组成 麻黄(去节,汤浸,焙干)、桂心、白芍药、细辛(去苗)、干姜(炮)、甘草(炙)各三分,半夏(汤洗七次)、香附(炒去毛)各半两。用法用量 上为锉散。每...
麻黄桂枝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云岐子保命集》卷中。主治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组成 麻黄(去节)一两,甘草(炙)三钱,桃仁(去皮尖)三十个,黄芩五钱,桂枝三钱。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迎发而服。主治 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
桂枝汤与麻黄汤均为《伤寒论》中的经方,为解表剂,用于外感风寒证,但其组成、功效及临床应用均有区别。 1、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其功效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以及病后、产后营卫阴阳失和证。临床表现可见头痛、发热、汗出而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其发汗作...
桂枝麻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主治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五六日至七八日,如疟,热多寒少,一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
[问答题] 麻黄桂枝汤功效与作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疟病头痛项强,脉浮,恶风无汗,发于夜间者。发散血中风寒。 麻黄桂枝汤【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异名】麻黄黄芩汤(《校注妇人良方》卷十四)【组成】麻黄30克(去节)甘草9克(炙)桃仁30个(去皮、尖)黄芩15克桂枝9克【用法】上为细...
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 桂枝汤与麻黄汤是中医中常用的两种经典方剂,在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时有着不同的应用和效果。 桂枝汤主要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组成,而麻黄汤则由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四味药组成。可以看出,两者都含有桂枝和甘草,但麻黄汤中加入了麻黄和杏仁,而桂枝汤中则有白芍和生姜。
桂枝麻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主治阳明中风,头痛口苦,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下之即小便难者;阳明病,五六日至七八日,如疟,热多寒少,一日再发,其脉微缓,为欲愈者;厥阴脉微而恶寒者,为阴阳俱虚,不可吐下者;厥阴发汗,面色赤,有热者,此...
麻黄汤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两个常用的经典解表剂,由它们衍生出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均可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但是,它们所对应的症状其实有所不同,在具体应用时,如果不仔细辨证、区别对待,反而会适得其反。 首先,不管是麻黄汤还是桂枝汤,都是用于风寒感冒的。但是,常见的风寒感冒分为两种,一种是“风寒表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