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万州区皮肤病防治医院全员有一堂“必修课”:上街开展麻风病科普宣传。医院是2012年迁建而成。其前身是万县麻风病医院,上世纪70年代落址鱼背山上。因集中收治隔离麻风杆菌感染者,被周边村民唤作“麻风村”。△“消麻师”刘智勇(前)、谭红军(后)为记者探访鱼...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肢端残疾,多数患者会被毁容。晚清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好地控制住了麻风病的传播,但是中国还没有做到。王母村的村民一旦被发现患上麻风病,就会被赶到村外,以免感染其他人。他们住在离村子1公里远的破房子里,缺衣少吃,非常贫穷,不得不...
今年71岁的皮端秀(右)既是曾经的麻风病人同时也是麻风村里的卫生员,负责平时帮其他病人换药。她1966年来到麻风村,在这里学会了简单的护理知识,协助医生换药,后来随着病人康复,医疗所撤离麻风村后,她就成为了专职的卫生员(2月10日摄)。剩头麻风村始建于1952年2月15日,地处湘鄂边陲的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境内的剩...
但历史并不遥远,“麻风村”里的人们仍在这世间生活。林强说,那批麻风病人已经迈入老年,麻风病将被消除,麻风病人也终将离开人世,但“这段历史的东西是永远消除不了的”,我们不应将其遗忘。 70岁的麻风病患者钱智昌还在坚持劳作。摄影/林强 走进麻风村
1974年,因为被人污蔑为麻风病人,何平秀被送到昭通牛场镇麻风病村隔离,期间结识第一任丈夫,并生下4个小孩,丈夫去世后艰难度日。1984年牛场镇麻风村撤销,她被遣送回乡,因其曾经麻风病身份被排挤,不给予土地耕种。生活无依时,常带着孩子外出乞生活,1986年偕子改嫁到大锅圈麻风村。如今,第二任丈夫去世,...
但历史并不遥远,“麻风村”里的人们仍在这世间生活。林强说,那批麻风病人已经迈入老年,麻风病将被消除,麻风病人也终将离开人世,但“这段历史的东西是永远消除不了的”,我们不应将其遗忘。 70岁的麻风病患者钱智昌还在坚持劳作。摄影/林强 走进麻风村
阿布洛哈村所在的彝族聚居区,根深蒂固地保留着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传统。按照彝族经典经书《奴图》的记载,麻风的癞根“粗”源自天空的雷,并为风雨电雾所传播扩散,是不治之症,须及时举行 “粗吉”仪式,防止麻风病作祟。在彝族地区,一经发现麻风病患者就会将他们缝制到牛皮中,活活闷死,以避免麻风病的进一步传播。而...
2009年的一天,高玲偶然间看到一则关于麻风病康复村的报道,使她意识到在自己的身边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村落。看着连穿衣、说话、走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对于老人们来说却个个都是难题,高玲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决定要留下来,帮他们做点什么。她撸起袖子,打扫起卫生,又给老人们清洗床单被套...这一...
书籍中的“麻风村”指的是四川凉山州第一个整村脱贫的美姑县瓦吉吉村。该村地形独特,发育形成的“悬崖”村落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从上世纪60年代起,汇聚了不少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麻风病人,因此被世人称作“麻风村”。“麻风病”又被称为贫穷病,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越有可能是麻风病流行区。美姑县瓦吉吉村,这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