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姑麻风村见闻..四川美姑麻风村见闻麻风病的传说过去,我听说过很多麻风病的传说。说是麻风病是不治之症,传染性很强,我国的麻风病人都是集中在某一个个特别的区域居住,那里的医生,干部,服务人员等都是麻风病人,这些人被限制在
1957年10 月,卫生部正式公布《全国麻风病防治规划》,要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把防治麻风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日程,还提出了“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步骤方法。全国范围内大量建立麻风村、麻风院,1956年,初步统计全国约有麻风院、村160余所;到了1980年,这个数...
剩头麻风病村位于石门县,1952年建于壶瓶山镇剩头山上,环境孤僻,人迹罕至。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麻风病又是传染病,政府将麻风病人集中安置在此,与外界隔离。这里曾治疗过相邻省市的1400多名麻风病人,如今仍有十余位康复老人居住。随着麻风病的消灭,当地群众和麻防工作者修建了简易通道连接外界,现为水泥公路,但S型急...
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麻风防治所,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麻风村”。1960年,当地的麻风村建成之后,男孩成为了该村的第一批居民,从此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那里。并不是他不想离开,而是根本无法离开。麻风村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村寨的名字,而是对生活着大量麻风病患者的村子的统称。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和弥...
黎坪麻风病村,地址在南郑县黎坪区元坝乡。1952年7月筹建,设床位100张。1957年并入石堰寺麻风病村。 石堰寺麻风病村,位于汉中市东北40华里天台山西南。1965年改建落成,收容病员800名左右,是全国病人收容量最多的单位。1969年更名为陕西省汉中疗养院。1989年,设床位1500张,工作人员1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阿布洛哈村所在的彝族聚居区,根深蒂固地保留着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传统。按照彝族经典经书《奴图》的记载,麻风的癞根“粗”源自天空的雷,并为风雨电雾所传播扩散,是不治之症,须及时举行 “粗吉”仪式,防止麻风病作祟。在彝族地区,一经发现麻风病患者就会将他们缝制到牛皮中,活活闷死,以避免麻风病的进一步传播。而...
一个半月前,上游新闻记者探访鱼背山上消失的“麻风村”,行走在断壁残垣间重拾那段永不褪色的守望。决心 “老兵”挺进“麻风村”今天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万州区皮肤病防治医院全员有一堂“必修课”:上街开展麻风病科普宣传。医院是2012年迁建而成。其前身是万县麻风病医院,上世纪70年代...
2009年的一天,高玲偶然间看到一则关于麻风病康复村的报道,使她意识到在自己的身边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群体,这样一个村落。看着连穿衣、说话、走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对于老人们来说却个个都是难题,高玲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即决定要留下来,帮他们做点什么。她撸起袖子,打扫起卫生,又给老人们清洗床单被套...这一...
书籍中的“麻风村”指的是四川凉山州第一个整村脱贫的美姑县瓦吉吉村。该村地形独特,发育形成的“悬崖”村落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从上世纪60年代起,汇聚了不少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麻风病人,因此被世人称作“麻风村”。“麻风病”又被称为贫穷病,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越有可能是麻风病流行区。美姑县瓦吉吉村,这个中国...
除了传教,杜布森还精通医术,并致力于当地的医疗事业,建设医院,以西医的手段为当地百姓治病。他尤其重视阳江的一个麻风病村——王母村,每星期至少走访一次这个村子,为病人治疗、布道。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肢端残疾,多数患者会被毁容。晚清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