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凤庆县麻风村,位于郭大寨乡松林村藤篾河小组,麻风病人是1953年从云南省的云县、耿马县、永德县、凤庆县及云南丽江地区、贵州等地迁来,在麻风病人受歧视的年代,当地被外界称为“麻风村“。多年以来,凤庆县对郭大寨乡松林村藤篾河小组麻风病人居住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扶持。在生活救助...
古老的传染病——麻风病,曾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上世纪70年代,10名转业老兵带头以身犯险守望“麻风村”,在风华盛年先后挺进鱼背山诠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义。他们与“麻风村”有怎样的传奇故事?一个半月前,上游新闻记者探访鱼背山上消失的“麻风村”,行走在断壁残垣间重拾那段永不褪色的守望。
1月30日14时,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位于海拔1000余米的四明山上,永州市岭口麻风村笼罩在山间的雾气中。拉上横幅,“村民们”齐聚一堂,与室外的寒冷不同,礼堂内热闹非凡,湖南省疾控局副局长谢颖带队前来,对住村休养员和长期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进行慰问。岭口麻风村距离市区45公里,建于1951年,是湖南省第一个...
1月23日,位于孝顺镇栗塘范村一角的寂静山坡,被一声声热情的呼唤喊得鲜活起来。区疾控中心健慢科科长李伟平带着助手楼珊珊熟门熟路走进山上的小院子,与住户们话起家常。 看这一幕温馨的场面,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村”。
▲2022年12月12日,万州区走马镇鱼背山麻风村,残存的平房。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围墙下,刘智勇郑重地对着对面的大山跪拜——他的父亲刘兴全是鱼背山麻风村第一代医生。老人临终前嘱咐,要把他埋在能看得见鱼背山的地方,好让他能日夜守望麻风村。上世纪70年代,一群麻风杆菌感染者从万州及周边区县转移到...
多年以后,搬到村子里的麻风病人早已治愈,却因为社会的歧视和压力,依然不得不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麻风村”中。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潘春枝年初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现有麻风病院、村593所。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幸福院,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村落,至今,这里仍生活着15位麻风病休养员和一...
麻风病患者皮肤溃烂、四肢残疾、面目变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被称着“上帝的弃儿”; 麻风村,一个长期不为外界知晓的部落: 在这里生活着接受康复治疗的现症病人,这里收留着无家可归的康复患者,这里工作着辛勤奉献的麻防人员。 在南部县西南一隅的大山深处,有...
今年71岁的皮端秀(右)既是曾经的麻风病人同时也是麻风村里的卫生员,负责平时帮其他病人换药。她1966年来到麻风村,在这里学会了简单的护理知识,协助医生换药,后来随着病人康复,医疗所撤离麻风村后,她就成为了专职的卫生员(2月10日摄)。剩头麻风村始建于1952年2月15日,地处湘鄂边陲的湖南省石门县壶瓶山境内的剩...
广东泗安麻风村始建于1958年,位于东莞西边的一座小岛——泗安岛上。最初是作为东莞县办麻风院,1965年成为广东省级麻风院。当年离群索居的那批麻风病人,如今也陆续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谢翠屏通过讲述自己在泗安麻风村志愿服务期间的所见所感,试图揭开麻风村的一角,让我们得以窥见这处角落里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