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麦角病病原为麦角病菌(学名:Claviceps purpurea (Fr.) Tul.),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麦角菌属真菌。无性阶段为麦角蜜孢霉(学名:Sphacelia segetum Lev.),属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蜜孢霉属真菌。麦角即菌核,香蕉形、紫黑色、内部白色;子座柄细长,头部扁球形,直径1-2毫米红褐色,外绿生子...
禾草麦角病是多种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重要病害。此病不仅使牧草种子减产,而且所产生的菌核(麦角)含有多种具剧毒的生物碱。人、畜食入相当数量后,重者可以急性死亡,轻者引起流涎、麻痹、昏睡、四肢及耳壳木乃伊化干枯脱落。病害症状 麦角菌只侵染禾本科花器,罹病小花初期分泌淡黄色蜜状甜味液体,称为“蜜露”,...
黑麦麦角病是一种病。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Claviceps purpurea (Fr.) Tul.称麦角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 菌核较硬,紫黑色,内部白色。子囊壳生于菌核萌发长出的子座头内,子座头近球形。子囊壳淡紫色,瓶形,有孔口。子囊无色,筒形,大小12-30×3μm,内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
高粱麦角病是一种植物病害,为害对象为高粱。简介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病原菌无性态Sphacelia sorghi McRae,蜀黍蜜孢霉菌,有性态Claviceps sorghi Kulkarni、Seshadri et Hegde,蜀黍麦角菌。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梗短小,密生于子房中的子座表面,梗顶的产孢细胞长瓶性,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
麦角病,其英文名被称作ergot,是一种特定于禾草,特别是黑麦(rye)的真菌性疾病。当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侵袭麦穗的耳朵时,会释放出一种带有甜味的黄色黏液。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麦角菌还是迷幻药LSD的主要来源。然而,过量摄入含麦角的药物或食物,如食用被麦角菌污染的面粉,会对人类和牲畜产生...
麦角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以黑龙江、河北、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发生较多。主要为害黑麦,也为害小麦和大麦。(1)症状识别 病菌主要为害花部,花器受侵染后先产生黄色蜜状黏液,其后花部逐渐膨大变硬,形成紫黑色长角状菌核,称为麦角,突出穗外。麦角的大小与寄主植物有关,一般长1~3厘米,直径0.8厘米...
高粱麦角病的形态特征主要体现在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上。这些分生孢子梗生长在子房中的子座表面,顶端的产孢细胞呈现长瓶形,顶端会产生卵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的分生孢子。这些孢子无色,一端常常可见液胞状体,它们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成芽管。在生理生化方面,麦角病菌的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30℃...
为了有效防治麦角病,首要步骤是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应优先选取无病害的地块进行种子留种,或者选用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不带菌核的种子。如果种子带有菌核,可以采用20%到30%的食盐水进行清洗,以消除潜在的病菌源。田间管理也是关键环节。需要定期清除杂草和自生麦苗,这些可能成为病菌的滋生地和传播媒介。同时...
不断侵染其他花朵。随着开花期的延长,病害的传播和侵染也会增加。春季地面湿度适中,为菌核萌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寄主植物在开花期间,如果环境湿润多雨,将进一步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值得注意的是,种子中混杂有菌核的情况也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种子处理对于防止麦角病的扩散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