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脂Mí Zhī 别名 官脂、麋膏、糜膏 功效作用 通血脉,润皮肤。治风寒湿痹,恶疮痈肿。 英文名 David's deer fat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温 药味 辛、甘 麋脂 (《本经》) 【异名】官脂(《本经》),麋膏(《周礼》郑玄注)。 【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
药材名称:麋脂 别名:官脂、糜膏 采收加工:捕杀后,剥皮,剖腹,取出脂肪,置锅中以小火炼出油,除去油渣,冷去后,装入容器中。 药用部位:脂肪 产地:本种属我国特产种,清代已饲养于北京南苑,无野生,后被运至英国,我国绝迹。80年代末期由英国政府归还于我国,现饲养于北京和江苏两地,为...
麋脂的功效与作用 通血脉,祛风寒,润皮肤,解毒。 麋脂主治 主治风寒湿痹,头面风肿,恶疮痈肿。 麋脂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烊化冲,适量。外用,适量涂敷。 麋脂的禁忌 畏大黄。 麋脂药用部位 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脂肪。动物形态详"麋茸"条。 捕杀后,剥皮,剖腹,取出脂肪,置锅中以小火炼出油,除去油渣,冷却后,装入...
麋脂 成语(Idiom):麋脂(mí zhī)发音(Pronunciation):mí zhī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皮肤白嫩细腻。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麋脂是由动物麋的脂肪得名,麋是一种美丽的动物,皮肤洁白细腻。用麋脂来形容人的皮肤,意味着皮肤白嫩,如麋一般美丽。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麋脂一词多用于形容女性的...
麋脂 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柔皮肤。不可近阴,令痿。一名官脂。(畏大黄。) 臣禹锡等谨按孟诜云∶麋肉,益气补中,治腰脚。不与雉肉同食。谨按肉多无功用,所食亦微补五脏,不足气,多食令人弱房,发香港脚。骨,除虚劳至良。可煮骨作汁,酿酒饮之,...
《神农本草经》经文:麋脂,味辛,温。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一名官脂。生山谷。 【经文译文】 糜脂,味辛,性温。 主治痈 肿、恶疮有死肉; 风寒湿邪痹阻,使四肢舒缓不能收回; 风邪伤头发肿; 能够通腠理。 一个名字叫官脂。
麋脂 味辛,温,无毒。主痈肿,恶疮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腠理,柔皮肤,不可近阴令痿。一名宫脂。 角 味甘,无毒。主痹止血,益气力,生南山山谷及淮海边,十月取。
神农本草经·下品·兽部·麋脂[汉朝] 无名氏 味辛温。 主痈肿,恶创,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凑理。一名官脂。生山谷。 《名医》曰:生南山及淮海边,十月取。 案《说文》云:麋,鹿属,冬至解其角。汉书云:刘向以为麋之为言迷也。盖牝兽之淫者也。
按名称首字母归类 全部ABCDEFGHIJKLMNOPQRSTXYZ 药性 全部寒微寒热微热温微温凉微凉平微平毒无毒烈 味道 全部酸微酸甜微甜苦微苦辣微辣咸微咸辛微辛涩微涩甘微甘淡臭 归经 全部心肺脾胃肝胆肾小肠大肠膀胱心包三焦 - 别名官脂、麋膏、糜膏、麋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