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腰背部常见病(鹳口疽)鹳口疽,又称锐疽,生长于尻尾骨末端,即尾椎骨处,属于督脉范畴。其名称源于溃破后形成的形状酷似鹳鸟嘴的创口。该病初起时,患处即出现肿胀,形状如同鱼肚,疮色发红并伴有疼痛,触感坚硬。一旦溃破,其创口形状如同鹳鸟之嘴,脓汁的性状则因人而异,有的清稀如水,有的则...
鹳口疽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锐疽、尾闾发。此证生于尻尾骨(即尾骨)尖处,由三阴亏损,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初起形似鱼肫(chún音纯,即鱼胞),色赤坚痛,溃破后口若鹳咀,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脓流则不止为虚;流稠脓或鲜血为实,均易发展成漏。初起宜滋阴除湿汤以和之;已成不得...
《黄帝内经灵枢·痈疽》:“发于尻,名曰锐疽。”4 鹳口疽的病因病机 鹳口疽由三阴亏损,督脉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1]。5 鹳口疽的症状 初起形似鱼肫(chún音纯,即鱼胞),色赤坚痛,溃破后口若鹳嘴,朝寒暮热,夜重日轻[1]。溃出稀脓流则不止为虚;流稠脓或鲜血为实,均易...
鹳口疽 鹳口疽 鹳口疽乃三阴亏损督脉之经浊气、湿痰流结而成。其患发在尾闾之穴高骨头尖初起形似鱼肫久则突如鹳嘴朝寒暮热日轻夜重溃后稀脓出而无禁又或鲜血出而不停。凡发此者壮年犹可老年为虑。初起宜滋阴除湿汤和之;已成未溃者和气养荣汤托之;溃而不敛者滋肾保汤补之;久而成漏者琥珀蜡矾丸...
(一)鹳口疽:又名锐疽,生于尾骨尖处。初肿如鱼肫,色赤坚痛,溃破口若鹳嘴,如下图(3)。 图(3):鹳口疽↑↑↑ (二)坐马痈:生于尻尾骨略上。高肿溃速脓稠者顺;若漫肿溃迟出紫水者险。虚人患此,易于成漏,如下图(4)。 图(4):坐马痈↑↑↑ ...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治疗方案: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膏剂,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疗法治疗效果:疼痛缓解,红肿消退,流脓减少,病情好转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未复发,生活质量提高病例三患者基本信息:男性,35岁,汉族主诉:骶尾部疼痛,伴脓性分泌物诊断: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治疗方案:口服中药汤剂,外敷中药膏,针灸治疗...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pptx,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汇报人:XXX目录0102030405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诊断依据治疗方案护理与调养预防与保健01添加章节标题02诊断依据发病部位骶尾部:位于脊柱下端,尾骨上方藏毛窦:位于骶尾部的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
鹳口疽 【方歌】鹳口疽生尻尾尖,经属督脉湿痰源,肿如鱼肫溃鹳嘴,少壮易愈老难痊。 【注】此证一名锐疽,生于尻尾骨尖处。初肿形如鱼肫,色赤坚痛,溃破口若鹳嘴,属督脉经,由湿痰流结所致。朝寒暮热,夜重日轻,溃出稀脓为不足;或流稠脓鲜血为有余。少壮可愈,老弱难敛,易于成漏。初起宜滋阴除湿...
最新版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 (1)以骶尾部肿胀、疼痛、流脓为主症。 (2)无外邪侵袭感染时常无不适,或偶见骶尾部局部皮肤增厚或发硬。感受外邪时可见局部的红肿热痛、流脓,甚至伴见发热、恶寒、周身不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