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鸡血是指借以讽刺此人对特定的人物或事物突然情绪亢奋的一种行为表现,也具有调侃的意味。有一种保健方法叫做“鸡血疗法”,就是把一年生的大公鸡的血,抽出来给人注射。在老干部人群里曾经风靡一时。注射了鸡血的人,面色发红,据说精神亢奋,也不知到底效果如何。鸡血疗法并不科学。为了确保输血成功,必须使捐赠...
一些文革回忆文章常把它和“鸡血疗法”、“甩手疗法”、“红茶菌(海宝)”、“针灸治聋哑”并列;其实饮水疗法和甩手疗法这两种方法,似乎都比“鸡血疗法”、“红茶菌(海宝)”显得可靠,立足于人体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实际流传时间也更长一些。 [注] 正确的方法是,每次饮水以200毫升左右为宜,最理想的饮水是凉开水、淡茶...
12月12日,俞昌时给卫生部写信,要求:早日组织中央鸡血研究会,调他到京做“高深的鸡血疗法的研究工作”,在全国各高级医疗院校组织鸡血疗法研究组,研究并临床应用。而同一天,俞还写了一封致“中央科学院郭院长并转诸位首长和同志们”的信,要求其组织人员,调查研究后大力支持并倡导“鸡血疗法”。1965年6月12日...
鸡血疗法,是打鸡血的学术用语,是早年流行于内地的伪科学保健疗法。随着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普及,鸡血疗法早已销声匿迹并成为笑谈,打鸡血却因为网络的发展而成为“疯狂”“过分痴迷”“不正常的兴奋”等人性状态的代名词。 更多信息 中文名
被抹掉的狂热疗法: 往人体“打鸡血”真实存在, 万人空巷一鸡难求 目录 打鸡血史 1967年的鸡血传奇 打鸡血史 “打鸡血”这个词在生活中,是个常见的词,被形容于一个人情绪极端的亢奋,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具有一定的调侃意味。 但是在历史上,打鸡血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个狂热岁月,除了革命、造反...
鸡血疗法让人亢奋,是因为鸡血不是打到血管里,而是注射在皮下肌肉里,当这种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所引起的免疫反应,一些人会有进补后的感觉,浑身燥热,脸色红润,其实这是一种免疫排斥反应。在那个信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年代,鸡血疗法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甚至还出了《鸡血疗法》的小册子,散布在全国各地。结果高达36%的...
在上世纪60~70年代,“打鸡血”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鸡的血抽出来再打进人的体内,以求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凌晨天还不亮就抱着公鸡去医院排队,等医生抽鸡血打的情况,不止是王小波所在的北京发生过,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类似的记载。著名作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在《1967年,全国疯狂的鸡血疗法》一文...
俞昌时通过”鸡血疗法“,赚取了名气和利益,但紧接着质疑声便此起彼伏。不过俞昌时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更为卖力的宣传”鸡血疗法“,并夸大其词的欺骗国人。 他将打鸡血的疗效从强身健体,移花接木到治疗疾病上,并大肆宣传注射鸡血可以“返老还童”。一时间国内的公鸡成为了抢手货,无论男女都纷纷加入了打鸡血的阵...
风靡一时的“鸡血疗法”揭秘 从1959年至“文革”后期,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疗法风靡全国,被视为具有“奇效”。这种疗法被人们称为“打鸡血”,如今常用来形容某人亢奋、好斗的状态,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亿万民众为之疯狂的历史。在“文革”后期,有人首次将“打鸡血”作为条目收录在书籍中。书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