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物会说话丨翼展千古,铜韵流光:战国·青铜鸟形尊的工艺传奇 整体外形像鸟,但仔细看,却拥有鱼的嘴、鹰的鼻、鸽子的身体、鸭的脚,这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青铜鸟形尊”。战国·青铜鸟形尊不仅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某种共通性与类似性,还在“形似”之下具备着无法以...
战国青铜鸟形尊 战国青铜鸟形尊是一个文物,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该文物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
“我”家住在长江边 战国鸟形尊 “我”是富贵人家的儿子。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我”是住在三峡博物馆里的一只鸟,我的名字叫鸟形尊,出生在战国时期。“我”身长28厘米、宽16.8厘米、高29厘米,博物馆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说我是五短身材,但我的肚子里面能“撑船”,关键我还很萌!现在动画片里特...
作为该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鸟形尊得名是因为它整体外形像鸟,但仔细看去,却拥有鱼的嘴、鹰的鼻、鸽子的身体、鸭的脚。这一器物的发现地——小田溪巴王墓群,位于涪陵区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溪乌江西岸一个小山坡上。1972年,乡民在此挖土制砖,发现了铜剑、铜镇、编钟、兽头等重要文物。此后,这个墓群...
涪陵鸟形尊是战国后期巴国的象征器,虽说有仿照中原文化里“礼器”的部分,可它的地域特点特别突出,还想要搞些创新和发明。除了对整个器形进行功能上的改造,在器形里把多种动物肢体组合塑造,这彰显出了一种清晰的造神意识。【鸟形尊”与“凫渝”部族】这种造神的想法跟中原文化里对“龙”的图式构建和图像敬重...
“我”是住在三峡博物馆里的一只鸟,我的名字叫鸟形尊,出生在战国时期。“我”身长28厘米、宽16.8厘米、高29厘米,博物馆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说我是五短身材,但我的肚子里面能“撑船”,关键我还很萌! 现在动画片里特别火的可达鸭,我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鸟形尊。这件文物出土于重庆涪陵小田溪的古巴国贵族墓地,如今陈列在“远古巴渝”展厅中,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鸟形尊通体长约28厘米,宽约16.8厘米,高约29厘米,整体呈鸟形,兼具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和鸭脚等多重特征,通体羽毛纹饰细腻。鸟...
战国青铜鸟形尊,尺寸为长28厘米、宽16.8厘米、高29厘米,整体造型别致,鸟头高昂,曲颈朝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鸟形尊巧妙地融合了多种动物特征: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以及鸽身和鸭脚。其通体细致地装饰着羽纹,这些羽纹上还巧妙地镶嵌着绿松石,使得其造型与纹饰都达到了极高的精美程度。这件珍贵的...
整体外形像鸟,但仔细看,却拥有鱼的嘴、鹰的鼻、鸽子的身体、鸭的脚,这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战国·青铜鸟形尊”。 战国·青铜鸟形尊不仅与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某种共通性与类似性,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