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鲮单极虫病
鲮单极虫病的病症在病鱼身上表现得相当明显。受感染的鱼体,其鳞片下会出现大量的蜡黄色胞囊,这些胞囊紧紧附着,甚至能将鱼体两侧的鳞片向上推起,整个鱼体表面几乎被覆盖,病鱼游动的速度明显减慢,常常在水边缓缓游弋。这种病原体的寄生范围广泛,不仅会侵袭鲮鱼的尾鳍,形成黄色的胞囊,尾鳍的组织...
(1)彻底清塘消毒可预防此病。 (2)治疗方法同鲢碘泡虫病。 鲮单极虫病是由鲮单极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鲮单极虫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尾鳍或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往往使鳞片竖起。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鲮鱼尾鳍上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呈狭长瓜子形,前端逐...
笔者现将一例“跑道”式养殖鲫鱼鲮单极虫病的 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一、基本情况 2018年5月,浙江玉环清港镇某“跑道”养殖 鲫鱼基地,单条“跑道”规格22米×4米×2米,水深1.7米,配备微孔底增氧和1台2.2千瓦推水 设备,放养平均规格为30克/尾的鲫鱼15000尾。水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水质,pH7.3...
【简答题】简述鲮单极虫病的病原、症状和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 答案:1)病原:鲮单极虫:孢子呈长瓜子形,极囊1个,有嗜碘泡。2)症状和病理变化:因病原为通过血液循环到鳞片下的鳞囊...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简答题】简述中华粘体虫病的病原、症状和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 答案...
鱼鲮单极虫病 1.病原 鲮单极虫(Thelohanellus rohitae),孢子如瓜子状,大小为26.4~30.0×7.2~9.6?m,极囊单个,瓜子状,约占孢子的2/3,嗜碘泡明显。寄生于体表鳞片下,形成大小不等的乳白白色、浅黄色胞囊。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和鲮鱼,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无明显的发病季节,一般不引起大量死亡,...
鲮单极虫病常见病症是鳞片下豆油鲮单极虫胞囊。病 原 病原为鲮单极虫,病原通体过血液循环到鳞片下的鳞囊中生长、发育、繁殖,形成一个个椭圆形鳞片状扁平胞囊,是鳞片竖器;最大的胞囊,可像乒乓球大小。在鲤、鲫鳞片下寄生的鲮单极虫,孢子狭长呈瓜子形,前端逐渐尖细,后端钝圆,缝脊直。孢子外常围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