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斜管虫病 鲤斜管虫病,鱼类寄生原虫病之一。病原为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寄生于鳃及皮肤。主要危害淡水鱼苗、鱼种。病鱼体表覆盖苍白色或淡蓝色黏液层,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呼吸困难,以至死亡。可用生石灰清塘,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防治。
斜管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锦鲤鱼病,在春末冬初十分容易引起斜管虫病,斜管虫因为身体腹部正中不喂有一个圆形胞口,胞口有一个漏斗状的口管,斜管虫因此而得名。 作为一种单细胞寄生虫,斜管虫背部稍隆起,覆面则十分平坦,从腹部看的话左边直,右边呈弧状,身体前薄后部厚重,腹面看好似一颗卵,但是一旦斜管虫将死...
斜管虫引起的鱼病是锦鲤常见的寄生虫病,尤其对鱼苗的危害十分巨大,每年都会因斜管虫病造成锦鲤养殖场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一定要重视斜管虫病。以下是斜管虫病的治疗方法。 1、我们可以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0.7克的剂量,用水稀释1000倍水后进行全池泼洒。 2、我们可以使用8—22ppm福尔马林溶液进行...
病原虫体特征包括背腹两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呈卵圆形,有刚毛和纤毛等结构。形态特征与鲤斜管虫相似,确认为鲤斜管虫病。鲤斜管虫病通常在春、秋季节流行,繁殖适宜温度为12℃~18℃,20℃以上罕见。本次发病可能由于饵料不足和温度下降导致池塘内斜管虫大量繁殖,尤其是在水温23℃~28℃时,...
鲤斜管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独特而明显。虫体背面呈现出隆起的形态,而腹面则相对平坦。虫体前端较薄,而后部则较为厚实,这样的结构使得其在腹面观察时通常呈现出卵形。当个体接近死亡时,形态会变得更为圆润。在腹面观察,鲤斜管虫的背面除了横行分布的刚毛之外,其余部分则无纤毛。而其...
鲤斜管虫:CHilodonella,一种单细胞的寄生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将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腹部两侧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
斜管虫引起的鱼病 了解了斜管虫的生长环境,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斜管虫引起的鱼病,通常被感染斜管虫的锦鲤体表会分泌有大量乳白色或淡蓝色的粘液,造成呼吸困难、食欲差、鱼体消瘦发黑、浮于水面斜卧,此病爆发快,发现此状况不久就可能导致锦鲤死亡,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能引起大量死亡,产卵池中的亲鱼感染此病...
【常见问题】锦鲤为什么会发生斜管虫病? 【专家解答】 斜管虫病:锦鲤饲养中以鲤斜管虫(又称心形虫)最常见。此病是鱼类常见病,多发生在小缸和水质较脏的水池中,对当年生幼鱼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温为12~18度,从发现少数虫体开始,经过3~5天大量繁殖,可使鱼大量死亡。室外鱼池水温在25度以上时,通常不会发病,...
在防治鲤斜管虫时,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确保苗种放养前的蓄水池和养殖池要进行彻底的生石灰清塘消毒,这能有效消除潜在的病原体。在孵化过程和暂养期间,要注重水质的消毒,使用7ppm的硫酸铜和FeSO4合剂(比例为5:2)对苗种进行浸洗,时间可控制在10到20分钟。在饵料鱼投放时,应特别注意,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