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又称鲜卑利亚,是乌拉山脉以东广大地区之总称,占北亚的大部分,面积超过1310万平方公里,东至太平洋、北至北冰洋、南至中亚北部。自16世纪下半叶以来至今属于俄国,相当于该国领土总面积的75%,但仅占该国五分之一的人口。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西伯利亚 ...
大明建立后,1368年攻破大都,1370年哈拉和林陷落;1388年捕鱼儿海战后大元灭亡。华夏史仅载1368与1388年战事,哈拉和林之事由喀尔喀考古发现。明亡后葛尔丹败,漠北再筑城时,鲜卑利亚已失。元末明初后,明朝中期前实控仅至漠北,且多不可持续。大辽因回鹘威胁控漠北。明朝后期丧失控制鲜卑利亚良机,因耐寒作物土豆传...
总结起来,就是“Sibir”(西比利亚、失必儿)原本是蒙古人称呼的鄂毕河流域,原因是这里沼泽密布,而“Sibir”就是沼泽、泥泞的意思。后来蒙古人还在此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西伯利亚被俄罗斯吞并后,“西伯利亚”一词的含义也被扩展了。那么,为什么会有“鲜卑利亚”的说法呢?这就不得不提一个十分具有讽刺性的学问了...
【鲜卑地理】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贝加尔湖中的地理考点,室韦,吐谷浑,贝加尔湖,西伯利亚,色楞格河,叶尼塞河,鲜卑地理,鲜卑利亚
鲜卑族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其族源属东胡部落,兴起于大兴安岭山脉。部族与政权兴衰:鲜卑是与乌桓同时兴起的东胡另支。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仍为匈奴役属。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边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中逃循。公元87年...
一,一般清粉表示,大明费拉不堪,丢失鲜卑利亚; 二,一般明粉表示,大清放弃中华法理体系,签订尼布楚恰克图丢失鲜卑利亚; 三,恨国党表示,华夏从来都没有控制过鲜卑利亚,谈不上丢。 要本汗说,这三种观点先不说程度;都不全面,而且多少都没说到根本。 首先,你说大清丢失鲜卑利亚从法理上至少还能说通;但是,在之前都是...
西伯利亚的意思是“鲜卑利亚”?这样的谣言到底要传多久 本人长期在自媒体写文章,并且也写了许多关于游牧民族的文章。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一旦有关于西伯利亚或者鲜卑民族的文章,就有人评论“西伯利亚应该改为鲜卑利亚”,“西伯利亚的名字来源于鲜卑利亚”。为了纠正这种低级的错误,我特意写下这篇短文对“西伯利亚”的词源...
西伯利亚,又名鲜卑利亚,是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总称,总面积超过1310万平方公里,俄罗斯占其75%,总人口约3727万,其中36个少数民族约160万人,发源于西伯利亚的本土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柔然等等。 西伯利亚总体属于副极地气候,是北半球最冷地区之一,每年有7个月平均气温低于0℃,导致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仅2.8人,是全...
答案:西伯利亚之所以被称为“鲜卑利亚”,源于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变迁和文化传承。这一称呼与古代的鲜卑民族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名与民族名称产生了关联,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称呼。详细解释:1. 历史背景与鲜卑民族:鲜卑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曾经活跃于东北亚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民族的名称和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