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天孤星鲁智深的圆寂非常神奇,他当天还欢天喜地和武松一起看杭州风景,睡到半夜听到响动还生龙活虎跳起来,提着禅杖准备出来大战一场。但是,当听六和寺的僧人说钱塘江上的潮信来了,猛地顿悟前尘,大彻大悟师父智真长老给他的人生偈言“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拍掌大笑了一场,沐浴更衣,左脚搭在...
在宋江接受招安后,鲁智深跟着他南征北战。由于有了佛性,鲁智深的性子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他不再像李逵那样的粗野,而是逐步地迈入了出家人的行列。在一次次的战斗中,他开始去品读佛的含义,去感悟人生的真谛。鲁智深圆寂,林冲顿悟 在讨伐方腊的过程中,鲁智深在一个神秘的老和尚的引导下,捉住了方腊。当大军回...
和尚回答:“这是潮信,钱塘江涨潮每年日子固定,从不迟到,故曰潮信。”鲁智深若有所思,旋即哈哈大笑,他转身离开,写下了一片偈语后圆寂,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首诗是鲁智深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这小小的寺庙中,...
宋江吴用都是老狐狸,但是他们却没有鲁智深和武松质朴的智慧,所以鲁智深武松能放下的功名利禄,他们放不下;鲁智深武松能悟通的道理,他们也悟不通。“遇”什么“而”怎样,可能写错了读错了,如果写成“不”或者“勿”,肯定会有令人欣慰的答案,不管怎么说,鲁智深圆寂都是不可能,也不可接受的,于是善良正义的...
从误打误撞当上和尚开始,鲁智深就没有念过一天经,甚至连佛家基础知识——圆寂是什么东东都没弄明白,忽然就坐化成佛了? 文中,众和尚只是告诉鲁智深,“圆寂”即是“死”。而实际上,“圆寂”即“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
即,鲁智深从顽童,成长为有了思想和认识的成年人。皆知人一成年后,便有了七情六欲,功名利禄之心,再也不是天地纯真赤子了。故而,鲁智深随即坐化。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鲁智深的圆寂,其实就是代表着,从此水浒中再无纯真赤子。于是鲁智深圆寂前,有了这样的自我评价,“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
(武松、鲁智深剧照)原著第一百一十九回中,鲁智深和武松的故事都画上了句号,只是他们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那鲁智深圆寂之时是群雄簇拥,可武松断臂之后却是无人问津,这是为何?一、待遇不同的二人 当年智真长老是送了鲁智深几句话,说是“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这几句话果真...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虚构人物,也是梁山108将中为数不多的具有侠客精神和行为的好汉,一生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堪称恶霸、败类的克星,征讨方腊后,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圆寂于杭州六和寺。 梁山被朝廷诏安后,鲁智深随梁山人马奉朝廷诏令北御辽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三大反贼。 击败辽国凯旋归来...
这里,单说一下智真长老给鲁智深的四句偈,“遇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听信而寂。”这一次,直接算到了圆寂,也就是死。但是当时的鲁智深还难以理解其中之深意。待灭了方腊后,众人聚集于六和寺时,当听到了潮信一说,鲁智深豁然开朗:“逢夏而擒,就是自己活捉了夏侯成;遇腊而执,就是自己生擒了...
杭州六和寺。鲁智深是在生擒方腊以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了。鲁智深很相信他的师父师智真长老。智真长老早在五台山就说过鲁智深可功德圆满,并留给他四句偈言:逢夏擒,遇腊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当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听到钱塘江潮水,原以为是战鼓。小僧人告诉他这是潮信,猛然听见潮信二字,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