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鱼雷艇是北洋水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乾一”、“乾二”、“左队一号”(简称“左一”)、“福龙”号等。鱼雷诞生 古代诞生的水中爆炸性火器在近代逐渐发展完善。在为了各自的信仰而手足相残的美国南北战争中,近代水雷获得了首次充分的运用,南北双方都有大量的舰船命丧水雷之手,“南北花旗之战...
说起海军成立初期的鱼雷艇,笔者相信不少人都能脱口而出“苏制123型鱼雷艇”的名字,也就是北约方面所称的P-4型鱼雷艇,毕竟这是新中国进口的首款鱼雷艇,也是第一款成规模的海军制式鱼雷艇,并在多次惨烈的海上作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在这款鱼雷艇来到中国之前,解放军海军其实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鱼雷艇可用...
江苏泰州市海军中学的校园内,展示着一艘与众不同的国产鱼雷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鱼雷发射管的配置:通常解放军海军的鱼雷艇只有左右两侧各一根发射管,但这艘艇却前后各装了两组,总计四根。即便对鱼雷艇了解不多的人,也能一眼看出它绝非普通型号。在解放军海军发展的初期,鱼雷艇部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无...
德国Schichau厂于1895年为中国制造"列字","张字"两艇, 此为"列字"号艇."湖鶚"号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日本神户川崎造船订造的鱼雷艇.已属于维新政府水巡部的"海靖"号, 即原"湖鶚"号鱼雷艇; 前景则为"海绥"号即原"建康"号驱逐舰, 维新政府国旗.沉鸿烈曾向日本采购一艘报废的鱼雷艇"白鹰"改名"飞鹏"在...
“福龙”号鱼雷艇 “福龙”艇鱼雷艇中法战争后福建船政舰队在德国订购的出海大艇,即现代驱逐舰的始祖。由当时世界著名的德国希肖船厂(Schichau,Elbing)建造,德国档案编号S10,造价5万7千两银,。1886年建成,同年9月24日由德国水手驾驶,抵达福州马尾交付中国。基本舰史 该艇原属福建水师,后调入北洋舰队,参加...
这型鱼雷艇具有显著的外形特征:与后来的鱼雷艇相比,它并未配备雷达,其矮小的舰桥上的桅杆设计得十分简洁,宛如一根细长的“杆”。在艇身两侧,各装备有一具457毫米的鱼雷发射管,用于发射鱼雷。此外,全封闭的舰桥中部后上方以及艇艉位置,还设有两个机枪塔,并配备了双联装机枪,其中123型鱼雷艇使用的是12.7...
P—4级鱼雷快艇是人民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装备的一种小型战斗舰艇,由于它参与了发生于1965年8月6日的“八六”海战,为人民海军海战史谱写了光辉一页。人民海军的小艇,用近战、夜战、集群作战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的大舰,立了奇功。性能数据 P—4级鱼雷快艇以铝合金为艇体的快艇长19.3米,宽3.7米,吃水1米,...
虽然这种小艇在首次试验中仅仅航行了184米,但却标志着鱼雷这一新式海战武器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伴随着鱼雷的出现,搭载这种新式武器的平台也应运而生。1877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鱼雷艇“闪电”号。其后,鱼雷艇迅速风靡全球,法国、俄国、奥地利、智利、希腊、德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等国的...
1938年7月14日深夜,“文93”艇效法“史102”突袭“出云”之战法,单艇突入湖口江面,以鱼雷攻击日本军舰,命中目标后被日本浅水炮舰“鸟羽”与“势多”(即战后移交中国的“郝穴”与“常德”二舰)火炮击伤,艇长吴士荣也负伤。所幸将士用命,小艇安然回航。此战后海军部对“文93”艇传令嘉奖。日军战史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