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余年的辉煌历程后,鱼雷炮舰逐渐被新兴的鱼雷艇驱逐舰所取代,标志着驱逐舰时代的正式来临。时至今日,鱼雷炮舰这一舰种已被一些学者划入早期驱逐舰的范畴。
2具双联装356毫米回旋式鱼雷发射管(烟囱往后位置),1具单装356毫米固定式鱼雷发射管(舰首)。由于是由商船改造而来,“飞霆”号的外观非常有特点。舰首尖削(水下装有锋利的撞角),有着平齐的上甲板,饱满圆润的木制舰尾,外加两根轻质桅杆。此外并列烟囱设置使得甲板上更为紧凑,可以腾出相对更大的空间来布...
1896年秋,中国向德国希肖船厂订购了四艘鱼雷艇驱逐舰:“海龙”号(船厂编号608号)、“海犀”号(某些西方文献记载该舰原名“海牛”,后更改为现名,船厂编号609号)、“海青”号(船厂编号610号)和“海华”号(船厂编号611号)。该级舰舰长59米,宽6.4米,吃水2.55米,满载排水量284吨,标准排水量234吨;配备...
鱼雷侠的无奈:扛枪打仗不如送快递 瓜达卡纳尔岛战役打响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对后勤运输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燃眉之急,日本海军不得不忍痛将“北上”级改装成了高速运输舰。那40枚鱼雷的辉煌,最终变成了运送物资的无奈。“北上”号后来还被改造成搭载“回天”载人鱼雷的母舰,但始终没有出击...
配备2门阿姆斯特朗95毫米/21倍径速射炮,4门哈奇开斯47毫米速射炮,2具双联装356毫米回旋式鱼雷发射管和1具单装356毫米固定式鱼雷发射管。鱼雷炮舰不仅可以用来捕获敌方鱼雷艇,也可以用来对抗敌方大型战舰。可以跟鱼雷艇一样使用鱼雷攻击敌舰,也可以靠上去用多门速射炮对敌舰洗甲板,某种程度上鱼雷炮舰就是放大版本...
谭纶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936年12月19日向香港黄埔船坞订造的一艘鱼雷艇母舰。其基本参数为:全长约68米,垂线间长64米,型宽约11米,型深约4.4米,满载吃水3米。 本舰设计航速16节,锅炉装配了2台桑尼克罗夫特水管锅炉,燃料为煤炭。主机为2台三胀往复式蒸汽机。武备方面,本舰配置了三门76毫米高射炮及4挺机枪...
19世纪末,鱼雷这种新式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海战的游戏规则。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它更像一颗深水炸弹,一旦命中,足以重创甚至击沉当时任何一艘军舰。在这种背景下,鱼雷战列舰应运而生。它不同于传统的巨炮战列舰,它将鱼雷作为主要攻击手段,强调近距离突袭和伏击。试想一下,在巨舰大炮的时代,海战往往是双方摆开...
北洋水师舰载鱼雷艇的最初尝试,是在英国订造的“超勇”级撞击巡洋舰。事实上李鸿章当初看上“超勇”、“扬威”的一个原因,就是设计师伦道尔承诺舰上可以搭载航速不低于16节的舰载鱼雷艇。当然,最后由于“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吨位有限,干舷又低,缺少足够的挂载空间和剩余浮力,导致搭载的小艇尺寸严重受限,根本不...
鱼雷 500mm鱼雷发射管3具 三年式A型灰白鱼雷,备雷2~4枚 (船艏固定2具,回转式1具) 携带布雷装置,可布设水雷 船电系统 “织户”甲型对海搜索雷达 正在炮击中的“池州”和“津洲”两舰 历史沿革 该级舰,本质上,是铁甲时代旧式鱼雷艇的放大改进版,用于部署近海用于防卫本土。厄霍伦茨克海战结束后,以柊帝国为...
大业三十一年,新的鱼雷舰在墨津造船厂开始建造。在新的提案中,鱼雷武器被作为了主要武器作为搭载,并增大了搭载主炮的口径。因其炮击能力足以对部分铁甲舰造成威胁,新的鱼雷舰被分类为单独的舰种——鱼雷炮舰。 该型首舰“神速”号鱼雷炮舰为装配新型蒸汽轮机而建造的技术验证舰,并先后进行了数次海试。在第一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