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解放军首次公开了鱼雷攻击舰船的视频,该视频迅速在外网传播,引起了国外网友的热议,尤其是外国军事机构和媒体,其中美国与菲律宾反应最为强烈。此次鱼雷攻击的视频截图,鱼雷爆炸产生了近百米高的水柱,可见威力有多么巨大 该视频显示,一艘隶属于北部战区海军的039型潜艇,在海上进行实弹射击训练,目标是一艘退...
这使得规避其攻击变成一件非常耗时的事情,让发动攻击的潜艇有时间规避水面舰艇的攻击并重新作战。确实有办法击沉尾流自导鱼雷,但这种武器在齐射时就是“航母杀手”。其中一些尾流自导鱼雷的射程很远,大大扩展了常规潜艇的作战范围。对于已知正在进行两栖作战的区域,将这些尾流自导鱼雷发射到该区域就可以使潜艇相对远离...
第一步是侦测目标。鱼雷通常携带多种传感器,如声纳、磁力计、水温计等。这些传感器能够探测和收集周围水域的信息。其中,声纳是鱼雷最主要的侦测工具。它通过发射声波并监听回波来感知目标的存在和位置。当鱼雷发射声波后,它会接收到与目标相关的回波信号。第二步是目标追踪。一旦鱼雷侦测到目标,它会使用内置的目标追...
根据希腊的要求,英国设计出了PV战斗机,英国当时也需要为自己的海军航母添置新式舰载机,英国的海军人员也注意到了这款飞机,便决定以菲尔利航空器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PV战斗机为技术蓝本,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的舰载机,新式舰载机在1936年投入使用,并定性命名为剑鱼式鱼雷攻击机。剑鱼式鱼雷攻击机性能:机长度:10.8...
反鱼雷鱼雷在发射出去后,通过自身声纳探测装置,主动搜索附近敌方鱼雷声学信号,然后进行方位锁定并发起攻击!不过由于潜艇主动声呐对于鱼雷这类微小目标的预警距离很难超过10千米,再算上反鱼雷鱼雷的发射搜索时间,在发起攻击时,鱼雷与潜艇距离往往过近,容易误伤自身,因此反鱼雷鱼雷技术目前并不成熟,采用的国家也并不...
早在97舰攻成功首飞后不久,新一代舰载鱼雷攻击机的研发计划(即14试鱼雷攻击机)便被提上了议程。日本海军对14试舰攻提出了三大技术要求:首先是速度必须更快,目标是最高时速达到463公里,比97舰攻提升了86公里,同时巡航速度要达到每小时370公里(200节),比97舰攻快107公里。其次是航程要求更远,至少达到...
因过于笨重且鱼雷上配备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到了二战时,这种防护装置基本上已不再使用。防鱼雷泡 这种装置就好比是现代坦克上的反应装甲,但不会爆炸,以缓冲的方式降低伤害。原理和防鱼雷装甲带类似,不过这种装置在舰体上更加凸出,内部为中空或充填海水。当受到鱼雷攻击后该装置破损,内部介质会缓冲鱼雷的爆炸冲击波...
鱼雷攻击的原理是利用鱼雷的自推进装置,将鱼雷发射到目标舰船的附近,并在接近目标时引爆。鱼雷的引爆可以通过水下感应器、磁力感应器、声呐或者遥控等方式实现。在潜艇采用鱼雷攻击的初期,潜艇通常需要靠近目标舰船,通过鱼雷发射管将鱼雷发射出去。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靠近目标舰船容易被敌方发现并遭受攻击。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曾经谈到过,各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其实基本不能用鱼雷攻击可以快速变化深度的潜艇。因为当时的鱼雷都是定深雷,只能攻击吃水深度几乎不会瞬间变化的水面舰船。除非对方潜艇已经完全上浮到了海面上。而到了海面上的潜艇用舰炮攻击更有效,水面舰船可以用反潜鱼雷攻击对手的潜艇或者潜艇相互用鱼雷攻击,出现...
从这次攻击来看,我们可以推测这款鱼雷大概率是一款采用了尾流自导技术的高速鱼雷。尾流自导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制导方式,它利用目标船只螺旋桨产生的尾流特征来实现跟踪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海上环境中有效打击目标。据分析,我国海军潜艇部队所使用的这款鱼雷很有可能是“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