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波在本文中指出,思想先驱所进行的精神历险和哲学批判依然振聋发聩,启发和激励人们认识自我与世界的本相,进而在反抗现实秩序、克服自我局限中发展自我。本文原载《世界哲学》2023年第6期,原题为《现代社会人如何失去自我——现代性批判的中心线索》,供读者参考。现代社会,人...
[11]大卫 • 哈维. 新自由主义史[M]. 王钦,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174.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3. 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37(1):1-7.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被引频次 341 成果数 63 H指数 10 G指数 17领域: 政治学 2006年成果数8 2007年被引量34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理论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23 - 魏波,李夏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以共享价值观铸牢中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波教授认为,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阻碍创新的系统瓶颈,推动创新需要从国家层面建构创新系统,通过改革释放行动主体的集体创造力。发展带来的经济剩余为新文明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将在自我变革与系统创新中实现爆发式的成长。“核心观点克服创新瓶颈,构建创新系统可以从两个方面...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作者简介:魏波(1972—),男,山东平邑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3ZDA082)。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以现代性改造传统社会,通过探索多元现代性的中国之路以实现现代化,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波教授认为,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阻碍创新的系统瓶颈,推动创新需要从国家层面建构创新系统,通过改革释放行动主体的集体创造力。发展带来的经济剩余为新文明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将在自我变革与系统创新中实现爆发式的成长。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波 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不断张扬、自我意识再次觉醒,但同时也出现了自我的迷失。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失去自我,在个体选择背后是否有社会文化结构的约束,个人又如何走出迷失找回自我,这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对此,现代思想家们从哲学、社会理论、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做了...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魏波教授认为,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阻碍创新的系统瓶颈,推动创新需要从国家层面建构创新系统,通过改革释放行动主体的集体创造力。发展带来的经济剩余为新文明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将在自我变革与系统创新中实现爆发式的成长。
教育背景 1999.9-2002.7,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6.9-1999.7,北京师范大学法政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9.9-1993.7,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所授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等。 研究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发展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