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也称作「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精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於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
最新更新 新书求收藏:魏晋多风流,五胡即将乱中原,这是赵含章穿来的时代,庶民寒族多凄苦,簪缨世族只空谈。为了衣冠不南渡,天下少饿殍,黎民百姓人人能吃饱饭,赵含章只能撸起袖子上了。魏晋无清谈,我辈天下干饭人!这是一篇和相亲对象在乱世里为了生存而努力干事业的
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袁行霈在《陶渊明与魏晋风流》中解释说:“所谓‘魏晋风流’是在魏晋这个特定的时期形成的人物审美的范畴,它伴随着魏晋玄学而兴起,与玄学所倡导的玄远精神相表里,是精神上臻于玄远之境的士人气质的外观……更多地表现为言谈、举止、趣味、习尚,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生准则。”提...
魏晋风流也称魏晋风度,是魏晋玄学与特定时代相孕育的产物,是当时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魏晋风流是 “玄”的心灵世界的外化,也是那个乱世中痛苦内心的折射。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魏晋风流的外在特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真率,即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
竹林七贤:魏晋风流的灵魂 在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斗争激烈。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聚集在竹林之中,他们以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为代表,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他们以超脱世俗的姿态,展现了一种追求自由、独立、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成为了魏晋风流的代表...
魏晋风流的自然美学,体现在他们对山水之美的探索与表达上。魏晋时期,人们对山水的欣赏与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谢灵运的山水诗到顾恺之的《庐山图》,我们能看到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深情挚爱。他们的山水诗画,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魏晋风流也表现出对个体...
那么,当年盛极一时的魏晋风流,最后又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呢?其一,门阀士族对社会的垄断是魏晋风流产生的根本原因。“四民”是我们比较熟知的社会等级,但是,“士”的壮大却是有一个过程的:在秦统一六国之前,贵族政治是国家的主流,哪怕秦朝建立以后,贵族政治依然存在,而在这一阶段,“士”的社会是非常低...
用现在时髦点的话来说叫做“娘炮”,然而一个男子失去了血气方刚反而是以各种“娘炮”装扮来打扮自己,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所以从这点上来时“魏晋风流”没什么称颂的。名士既清谈又误国 在现在我们总有一个词叫做“清谈误国”,而这个词汇形容当时的“魏晋名士”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东汉末...
但这个风流并非纯粹指风流,也不是如今常识中的风度可以解析,而是当时特有的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影响到了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与行为。并形成了以阴柔美为主流的审美观,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而如今男人女性化,男性打扮过于精致阴柔,每天涂脂抹粉,并引以为潮流,在社会上褒贬不一,引发大量争论。议论中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