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魏忠贤上吊自缢,年仅60岁。魏忠贤死后,崇祯仍未解心中愤恨,他将魏忠贤的尸体肢解,头颅悬挂于河间府,以示惩处。魏忠贤的“对食”客氏被挫骨扬灰,他的侄子魏良卿也死于乱刀之下。然而383年后,魏忠贤却成了大明的救世主,民间高呼: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的口号,为他喊冤叫屈,怒斥崇祯刚愎自用,毁了...
魏忠贤 百科释义 报错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
1620年,朱由校即位,号称明熹宗。魏忠贤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改回原姓,权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魏忠贤”这个名字也是明熹宗即位后赐名的。由于明熹宗因为喜欢做木工,无心打理朝政,因此朝廷大事,几乎都交由魏忠贤打理。至此魏忠贤开始飞黄腾达、权倾朝野、只手遮天。后来,熹宗将魏忠贤信任到几乎可以和他平起平...
魏忠贤的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被极端化——要么是祸国殃民的大奸大恶,要么是皇权博弈的无奈棋子。撕开标签,真实的魏忠贤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崛起与覆灭,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困局?一、从赌徒到九千岁 万历年间,河北肃宁的市井中,一个名叫李进忠的年轻人因赌博欠下巨债,被逼至绝境。为逃避追杀,他...
魏忠贤想尽办法引导朱由检成为一个荒淫皇帝,见此计不成,魏忠贤另生一计。魏忠贤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监,坐在宫中手持香炉,让室内充满香气,达到使朱由检精虫上脑的效果。然而,聪明的朱由检再次识破这一伎俩,将小太监赶出皇宫。虽说朱由检屡次识破了阴谋,但他的心里一阵后怕。既然美人计不能奏效,魏忠贤干脆采取...
而杀魏忠贤,跟大明亡没有半毛钱关系,朱由校朱由检就是难兄难弟,两兄弟做了明朝的最后两任皇帝,也就是天启皇帝运气好,没做亡国之君而已,要不然凭天启那样胡搞,如果最后一任是他,根本撑不到17年,起码崇祯还硬撑了17年。魏忠贤没有一点点好处,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什么崇祯刚杀魏忠贤,大明就不行了,一个...
魏忠贤像 说明:到了明朝万历年间,中国的宦官制度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总数达到十万之众。做宦官已经成了当时穷苦百姓的一条热门出路。不少人会主动把自己的孩子阉割或者自阉(手术存活率不高),到京城报名等待宫廷招募。这些已经净身还未成为宦官的人当时叫做“无名白”。因为阉割有悖人伦,加上贫穷,如果不能被...
魏忠贤1568年-1627年,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魏忠贤年少时家境贫寒。在市井中厮混,没有学识,然而却知晓射箭与骑马。还热衷于赌博,贪恋酒色。魏忠贤时常与一群恶少赌博。有一回,他在赌局中大败后极为苦恼,于是愤恨地自行阉割,改名为李进忠。因为他早前就和宫中太监相熟且有融通,有传闻说因此他并未完全净身,...
魏忠贤,原名不详,字完吾,出身于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他的早年生活并不光彩,曾是市井之中的无名小卒。 在明代万历年间的一次赌局中,他因赌输,选择了自宫,想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随后以李进忠之名步入皇宫成为一名宦官。 明朝的宦官往往在武侠故事中被塑造成绝世高手,幕后黑手,但在现实中,他们并非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