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尊造像的产地很有意思,出自云中故郡,也就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和山西省的北部。这个区域做出的造像有着独特的风格,首都博物馆里就藏有一件,铭文款是大代太和年,这说明这并不是孤例。比如大同市博物馆收藏的北魏司马金龙墓志中记载的“国号”也是“大代”,这说明云中宫遗存的习惯制式一直沿用。包括台北...
从主体风格来看,无疑是魏太和时期的雕造,但主尊的头饰、衣纹、两侧的胁侍菩萨造型以及背光前后的装饰性雕刻等,与当时风格明显不符,推测为北魏太和之后重修。1998年3月,这尊佛造像被盗,盗窃过程中被摔成5块,部分边角缺损。同年9月30日,这尊造像被移回北京,经过修复后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后转藏首都博物馆。
北魏崇信佛教,这个时期北方佛教更加兴盛,北京海淀区的石雕佛像就是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所刻。 这座名为“北魏太和造像”的佛像高1.65米,基座高约0.5米,身后有雕饰精美的背光。佛像下方刻有造像记:“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恹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1500年来,佛像始终安放在海淀区岳各庄乡东耳营村一座石头...
北魏太和造像底部刻有“太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从这行字我们可以判断,这尊造像是北魏太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489年的三月十五日,一个叫阎惠端的人制作完成的。但是真正的问题在后边这几个字——“为皇帝太...
车耳营村【魏太和造像】这尊立于首博的造像是北京最古老的石佛,为赤足立姿释迦摩尼像,雕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98年3月的一个雨夜,石佛被盗摔成五块,破案后造像追回最终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再次来到海淀车耳营村,是因为这尊造像被盗前曾立于村中一个小院的石亭中。1926年人们...
🗿首都博物馆的北魏太和造像 📜走进首都博物馆,一件珍贵的北魏太和造像映入眼帘。这件造像雕刻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年至499年),由云岗岩石精心雕刻而成。🗿佛像高1.65米,背光高达2.2米,赤脚站立,姿态庄严。据传,其面容是参照北魏孝文帝的祖母形象雕刻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一项伟大的艺术工程——魏太和造像雕刻终于完工。然而,历史的沧桑并没有放过这件珍贵的艺术品。民国时期,存放魏太和造像的石佛殿因年久失修而濒临倒塌。幸运的是,中法大学董事长李石曾先生及时伸出援手,邀请了曾在法国学习建筑设计的段其光先生来主持重建工作。段其光仿照山东历城四门...
在历史长河中,海淀区的文物众多,其中有一个近乎于国宝的珍贵雕塑,那就是北京市境内年代最久、文物价值最高、带有彩绘的石佛像——北魏太和造像,它曾经供奉在山峦平缓蜿蜒、林木丛密如画的凤凰岭石佛殿方石亭中。现被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最早记载有关...
魏太和造像亭 一、文物来历: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年间雕刻而成的,更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北魏时期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的一尊石刻佛造像。 北魏太和造像雕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在这尊石像背面下方刻有造像记:“太和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日阎惠端为皇帝太皇太后造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