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笔,中药材名。本品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功能主治为: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来源 本品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②...
鬼笔Guǐ Bǐ 别名 朝生暮落花、狗溺台、蛇卵蛋、狗鞭参、蛇头菌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主恶疮;痛疸;喉痹;刀伤;烫火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本草观目拾遗》 毒性 有毒 归经 药性 寒 药味 苦 鬼笔 (phallaceae) 生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真菌。菌盖带红色,表面有粘液,味臭,不可食。
鬼笔含义解释 鬼笔[ guǐ bǐ ] ⒈ 生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真菌。菌盖带红色,表面有粘液,味臭,不可食。有的地方叫“狗尿苔” 英phallaceae; 什么是鬼笔引证解释 ⒈ 菌之一种。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土菌》﹝附录﹞引 陈藏器 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
鬼笔-中药词典 【出处】出自《本草观目拾遗》:朝生暮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更有烧作灰地,经秋雨生菌重台,名仙人帽,大主血。《纲目》:鬼笔,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
红鬼笔,别名,深红鬼笔、长虫花、鸡屎菌。属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 高10-20cm。菌盖近钟形,具网纹格,上面有灰黑色恶臭的粘液(孢体),浅红至橘红色,被粘液覆盖,顶端平,红色,并有孔口,盖高1.5-3cm ,宽1-1.5cm。菌柄海绵状,红色,长9-19...
台湾鬼笔是鬼笔科的一个品种的学名。原产台湾。形态特征 菌托高6―7厘米,直径5―5.5厘米,外部黄褐色,平滑或有褶纹,外皮剥离后有带黄色的内皮;柄纺锤状,中空,长25厘米,中间最粗部分的直径6厘米,淡红色,壁厚1厘米,上面有许多小室;菌盖钟形或杯形,高6―9.5厘米,下面边缘部分直径10厘米,与柄同...
红鬼笔为担子菌门蘑菇纲鬼笔目鬼笔科大型真菌,夏、秋季在菜园、屋旁、竹林等地上单生或群生。子实体可入药,具有清热散毒、消肿生肌等功效。 02蛇头菌 柏杨坪巡护道路旁的阔叶林下,一株粉红色的细长型真菌倒伏在枯枝落叶中,极为显眼,顶部的菌盖酷似蛇头而被命名为“蛇头...
鬼笔《中药大辞典》:鬼笔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Guǐ Bǐ 别名: 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 来源: 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 原形态: 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15厘米。全体极软,头部的菌盖呈钟状,朱...
鬼笔 别名:朝生暮落花、狗溺台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鬼笔的功效与作用及主治 主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 鬼笔药用部位 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的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