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kūn)残(1612―1692),明末清初画家,为清初四画僧之一。俗姓刘,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居南京。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 髡残画像 石溪,清初四大画僧之一,其名在书法史上璀璨夺目,却鲜为人知。与齐白石、傅抱石并称“二石”,展现了其在书画领域的卓越...
髡[kūn]残(1612年-1692年),明末清初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画家,拥有众多别号,如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及电住道人。他出生于中国湖广武陵,即今日的湖南常德。丘与石涛齐名,被誉为“二石”,同时,他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并列,被誉为“清初四画...
髡残在明末遗民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的画也为世人所瞩目。当时著名的文人兼大鉴赏家周亮工就十分景仰、看重髡残的人品和画学,在《读画录》中为他写小传,谓:“人品笔墨俱高人一头地……绘事高明,然轻不为人作。” 张怡在髡残的《仿米山水册》中是这样评价这位心灵相契的老友的:“举...
髡残的意志受到了磨炼,更与大自然有了亲密的接触,这使他开阔了眼界,充实了胸中丘壑,为此后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报恩寺图》 髡残43岁时来到南京,居于城南大报恩寺。住持觉浪禅师十分器重他,命其主持祖堂山幽栖寺。觉浪禅师圆寂时,遗命将其法偈及竹如意授于髡残,这意味着将...
髡残的画,用笔自由,平和无欲,无欲而自刚。 髡残《苍翠凌天图》作品赏析 清 髡残 苍翠凌天图,纸本设色 85×40.5厘米,南京博物馆藏 《残苍翠凌天图》轴是清四僧画家髡残的设色山水代表作,笔墨沉着,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先以湿笔淡墨而后以干笔深墨层层皴擦,苍茫浑厚,似有元人王蒙的面貌。又以赭色勾染,凝炼...
可清兵南下的时候,三十多岁的髡残毅然参加了湖南何腾蛟的队伍,化身怒目金刚,反清复明——这就是一个鲁智深的翻版啊!可惜明朝气数已尽,抗清失败,髡残只得逃到到桃源深处,隐匿起来。他的好友程正揆在给他写的《石溪小传》中记载他:“避兵桃源深处,历数山川奇僻,树木古怪,与夫异兽珍禽、魈声鬼影,不可名状...
髡残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画作以干笔皴擦见长,景物茂密,墨色交融,苍郁浑厚。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髡残的干笔皴擦技法是他绘画风格的一大特点。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将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他的画作中,墨色深浅不一,浓淡相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
髡残(1612—1673后)俗姓刘,字介丘。出家后名髡残,号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又号白秃,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少年读经,事举子业,同时喜好书画和佛学。 清兵进关南下,髡残奋起参加反抗,血战沙场,失败后开始隐居。崇祯十一年(1638年)出家为僧,在同乡诗人龙人俨的家庵中修行。清顺治...
髡残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内涵,髡残的山水画中,每一笔都藏着他的愤懑。从髡残的个人经历来看,他生于乱世,一生坎坷。年轻时,他因抗清失败而削发为僧,这一人生转折无疑在他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种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愤懑,很可能成为他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情感表达。在山水画中,他或许...
清 髡残 山水画册之一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朱耷是明朝宗室后裔,髡残、渐江是明末遗民,虽然出身有异,但是深深的遗民情怀始终是他们比较明显的人生标记。 清 髡残 山水画册之二 髡残本姓刘,字石溪、号白秃,自署石道人、残道者。他的出生地湖南武陵为人间隐密之地,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创作灵感源泉。 清 髡残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