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亡,和高骈有很大关系。 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高骈有诗才,听到王铎加封都统,颇不以为然,写诗《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讽之:“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不知子晋缘何事,只学吹箫便得仙。”同年,朝廷罢免高骈诸道兵马都统﹑盐铁转运使等职。 高骈晚年昏庸,信...
吕用之经高骈亲将俞公楚的举荐,以左道之术得到高骈的器重。他一方面利用自己久居扬州,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不时向高骈进言政事利病,获得高骈在政务上的倚重;一方面利用高骈一心想修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病态心理,连骗带哄,加剧高骈的畸形心态,诱他落入自己的圈套。例如,他叫人在道院庭中做了一只木鹤,内设机关...
高骈所部不愧天下强军,打的黄巢军节节败退,黄巢退守信州之后发生疫病,导致黄巢军折损大半,在生死存亡之际,黄巢一面派人贿赂张璘暂缓进军,给他时间向高骈投降,张璘也不愿意跟黄巢死磕,收下贿赂之后就在路上
尽管面对南诏人畏首畏尾,蜀兵却极善于内斗。在驱逐南诏仅仅三个月后,不满高骈苛刻治军的蜀兵们就杀进了高府,欲擒拿高骈,发泄心中怒气。当时,高骈已44岁,官居节度使,可他却不顾身份,躲进了府中厕所木板的下面。可见,能屈能伸,方成大丈夫。当然了,高骈并不是一个仁慈的将领。在短暂安抚后,高骈就利用...
高骈〔唐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2、对雪 高骈〔唐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3、边方春兴 高骈〔唐代〕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4、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高骈〔唐代〕...
据了解,高骈府上门客众多,大批才子汇聚一起,互相鉴赏,互有赠答诗往来,比如名声响当当的崔致远、罗隐、胡曾、顾云等。不过,他虽然爱好诗文,但存世诗作并不多,仅有五十首左右。另外,高骈身为武将,他的诗自然豪情壮志,也有忧伤悲悯,能够体现诗人武将身份,也可以感受到武将与诗人兼备的他,内心复杂一面。边...
一时间,高骈威望大振,天下均视他为朝廷的中流砥柱,认为“高骈文武双全,如果悉数委以兵权,黄巢的叛乱,可以轻易平定”。淮南节度使始设于唐肃宗李亨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这年七月,唐玄宗在逃亡蜀中的半路上经过普安郡,在那里发布制书,命诸王出镇各地。玄宗当时尚不知道太子李亨已于数日前在灵武即皇帝位,...
887年,高骈饮恨吞声、仰天悲叹而亡,毕师铎:立刻诛杀高骈全族 公元887年9月,年届66的高骈被关押在扬州道院。这一消息传来后,杨行密迅速调集兵力,包围扬州,决心讨伐毕师铎。然而,在面对失利的围城战斗中,毕师铎却试图推卸所有责任于高骈,他满腹怨恨地宣称:"高骈一直以来都倾向于使用厌胜之术,这次杨行密取得了...
高骈出身于神策军,他的爷爷是高崇文,是唐宪宗元和时期的功臣(叛乱的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被封为高崇文,而他的父亲则是高承明是神策军的虞侯。神策军出身的高骈小时候就表现非常出色,好写文章,多和儒生交往,又喜言理道,被两军中贵看重,一开始他是在朱叔明手下担任司马,有一天,天上有两只雕在飞着,然后高骈发言说...
高骈想要放掉黄巢来震慑朝廷,然后再灭贼立功。大将毕师铎劝他说:“朝廷所倚仗的就是将军您了。现在您如果不守住淮南,钳制敌人的要害,将来要是让他们得到机会北上,必然祸乱中原。”高骈听后大吃一惊,连忙下令出师。有个叫吕用之的假道士害怕毕师铎立功,于是劝高骈说:“将军您的功勋已经到达极点,现在敌人还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