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罕,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活动家。蒋光慈,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开拓者。从1917年蒋光慈师从高语罕到1931年蒋光慈病逝,从芜湖到上海,两位安徽省六安籍传播革命思想的先驱结下了超乎师生之上的师友情,这份真挚的师友情也启发和激励了蒋光慈短暂而火热的人生。高语罕(1888年-...
7月下旬,高语罕辗转到了九江,住在甘棠湖烟水亭。7月25日,为保密起见,高语罕、贺龙、叶挺、叶剑英、廖乾吾等5人租了一条游船,在甘棠湖上一边游览,一边策划南昌起义,并受命起草《中央委员宣言》。起义失败后,陈独秀被解除了总书记职务;后来,高语罕等因为反对“武装保卫苏联”等极左政策,被打成“托派”,开除党籍。 远...
高语罕,原名高超,号一羽,笔名赤羽、素心,1887年出生于正阳关南大街盐店巷。少年时期求学于安庆陆军测绘学堂、日本早稻田大学,1922年8月,高语罕与郑太朴、章伯钧等被派往德国官费留学,入哥廷根大学就读,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活动。高语罕,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共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思想家,中...
高语罕的斗争精神和巨大的影响力使反动当局极为恐慌,皖南镇守使马联甲强迫省立五中将高语罕解聘并企图谋害他。1919年7月,高语罕被迫离开芜湖。同年秋,他又接受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聘请,到该校担任教务主任。时值全国掀起赴欧勤工俭学活动,经他奔走、推动,芜湖以二农为主的一批学生赴法留学。不久,他又到芜湖萃...
高语罕(1888——1948),原籍安徽寿县正阳关人,中共早期党员,政治家和教育家。其父为塾师,通汉学,故语罕有较深的文字功力。 高语罕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07年回安庆,秘密参加1908年熊成基起义,并追随革命党人韩衍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执教于韩衍的青年军,后避难青岛。1914年流落上海,在《神州日报》上发表...
高语罕用典“鲁阳挥戈”,一是因为《牺牲者》内容由几篇短篇小说组成,情节都是叙述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包括其家庭教育、求学问题、婚姻问题等生活片段,淮河流域高氏世系、外家世系、婚丧嫁娶、年节习俗等,均在书中有很大程度的呈现;二是因为故乡寿州,正是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淮南子》的地方。用“戈鲁阳”作...
高语罕,又名高超,1887年8月1日出生在寿县正阳关。他是许多重大党史事件的见证者,亲历了中共建党建团建军的历史。 高语罕幼时随父蒙学,其父虽未在科考中获得功名,但精通汉学,高语罕深受影响,文学功底扎实,初临乡试即高分入榜。1905年,高语罕考入安庆陆军测绘学堂,不久就参加了陈独秀创立的反清组织“维新会”(反清组...
“庆祝建党100周年 淮南早期共产党人”系列②高语罕 中共第一批党员之一 安徽寿县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在19世纪末,它是皖北唯一的商埠,因为四通八达,在当时的中国内地绝对算是一个消息灵通、得风气之先的地方。1887年(光绪十三年)的夏天,伴着风雨雷声和动荡的时局,一个小生命在正阳关盐店巷诞生了,他就...
陈独秀高语罕的革命相知情 金根木 都说知音难觅,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陈独秀、高语罕两人三十余年的革命相知情演绎了一幅现代版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值得传颂。 高语罕的一生波澜起伏,他一生的命运和陈独秀紧密关联。高语罕, 1887年,年出生于寿县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