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湛墓志》为东魏时期的书法碑刻,此碑书风,有褚遂良和薛稷书法的影子。其二者或受此碑影响。虽然《高湛墓志》的书法风格并不成熟,但正是这种不成熟,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故而,此碑更具有开创性。《高湛墓志》的书法用笔还是比较灵活的,在结构上也有斜势的处理。正因其独特之处,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初步对比一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与《高湛墓志》,就会发现,褚遂良楷书与《高湛墓志》实在是一脉相承。至于说虞世南学习书法的时间与《高湛墓志》埋藏在地下的时间基本相同,根本对不上,但这并不排除二者之间的师承关系。其实,这正是书法的笔法、结构与审美规范发展的必然结果。本墓志有初拓本传世,字迹刀口清晰...
《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楷书25行,行27字。书法秀劲温雅,字形方扁,运笔雅正含蓄。杨守敬评为骨格整练,谓“褚河南似从此出”(《激素飞...
《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楷书25行,行27字。书法秀劲温雅,字形方扁,运笔雅正含蓄。杨守敬评为骨格整练,谓“褚河南似从此出”(《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
魏碑《高湛墓志》 《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楷书25行,行27字。 书法秀劲温雅,字形方扁,运笔雅正含蓄。杨守敬评为骨格整练,谓“褚河南似从此出”(《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二)。
一、墓志基本信息 清乾隆十四年(1749),德州市南运河东岸发现两方墓志,志主分别是高植和高湛,均是高肇儿子。志石早己不知所踪,现在仅存拓本。《高植墓志》发现于“景州城东十八里”,《高湛墓志》发现于“德州卫河第三屯,运河东岸”。前者保存较好,志文完整,后者残泐较多。《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
东魏《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志长宽54.8厘米,楷书,25行,满行27字,共计650余字。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乃出。 《高湛墓志》书法秀劲温雅,字形方扁,古拙含蓄,为魏碑名品之一,与北魏《高庆碑》、《高贞碑》齐名,合称...
《高湛墓志》,楷书,刻于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其结体呈横势而宽绰,笔法遒劲雅健,结构精绝端正,整体简练方折,斩钉截铁,却不失飞动灵秀之势,为北魏碑中模范之作。 《高湛墓志》与同为德州所出的《高庆碑》、《高贞碑》并称为“德州三高”。 北魏《高湛墓志》 ...
魏楷《高湛墓志》高清释文1.0版 《高湛墓志》全称《魏故假节督齐州诸军辅国将军齐州刺史高公墓志铭》,东魏元象二年(公元539年)十月刻,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山东德州运河岸崩时出此石。楷书25行,行27字。书法秀劲温雅,字形方扁,运笔雅正含蓄。此志曾归德州封大受,与北魏《高庆碑》、《高贞碑》齐名,合称“...